滬百歲金融地標變身時尚創客空間

2017-09-07 11:27:45|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位於寧波路276號的原上海錢業公會大樓,在保持原有建築風貌的同時,又為創新創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百歲金融地標變身時尚創客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6

袁婧攝

  老建築小檔案位於寧波路276號的“錢業公會”大樓于1917年竣工。1922年,南市錢業公所和滬北錢業公會遷入錢業公會大樓,終結了南北錢業的分峙。2005年,這裡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目錄。

  從人流如織的南京路步行街往北步行數分鐘,就到了寧波路。大多人不知道的是,100多年前,這裡曾是上海金融業的集聚地,周圍分佈著100多家大大小小的錢莊。

  近日,位於寧波路276號的優秀歷史建築———原上海錢業公會迎來百歲生日。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的同時,這座“百歲建築”被修繕更新為創客空間,將為創新創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招租不到三個月,客戶入駐率已超過90%。

  愛奧尼亞柱頭的壁柱直達頂層

  大樓的故事要從上海灘錢業巨子———秦潤卿説起。

  1891年,年僅14歲的秦潤卿從寧波來到上海,在“協源錢莊”當學徒,1917年升任經理,並兼“福康”和“順康”錢莊督理。自1916年起,秦潤卿先後擔任上海錢業公會副會長、會長,全國錢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新中國成立後,秦潤卿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公私合營銀行副董事長。

  1916年,秦潤卿籌款購得寧波路山西路口的隆慶裏房産,1917年改建竣工,命名為“錢業公會”大樓。

  錢業公會大樓是一幢簡約古典風格的建築。三開間立面,底層及二層較高,底層中央入口為券柱式,愛奧尼亞式柱頭的壁柱直達頂層。三層陽臺外挑,下有牛腿支撐,渦卷裝飾、鐵藝欄杆,三層頂部有文藝復興式穗簾裝飾。四層頂部為外挑檐板,左右有欄板,中部逐次高起形成中心。錢業公會大樓一層曾經是當年的錢業市場,二層是會議室,三至四層為辦公室和圖書閱覽室,還建有地下公共保管庫。

  目前,這幢大樓是上海國資運營平臺國盛集團下屬的一處不動産,2005年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

  貝聿銘式玻璃設計為何被否決

  漫漫歷史長河,錢莊恰如一葉方舟,悄悄地遠去,而歷經百年風雨的錢業公會大樓飽經風霜,不堪重負。

  “當時,大樓的狀況相當不好。”改造項目設計師張燕智告訴記者,去年他們進駐大樓時發現,房屋沉降嚴重,大樓南面比北面低了40釐米;打開地下空間一看,昔日公共保管庫滿是積水。由於歷史原因,大樓之前長期外租,租客把它改造成了小旅館,“旅館需要建造很多衛生間,這就導致室內空間佈局混亂,樓層載荷發生很大問題;加上亂拉電線,對大樓造成了很大傷害。”

  因此,國盛集團決定聘請專業檢測、評估和設計機構參與修繕工程,同時要求在修繕工作中貫徹“三個堅持”:堅持修舊如舊、以存其故;堅持“建築可閱讀”,歷史傳承要與城市發展相結合;堅持通過功能重塑,解決功能延伸。

  比如,大樓在後期被加蓋了一層。對此,在修繕設計初期,設計師提出,加蓋部分與主樓風格差異太大,考慮到外立面形象,建議頂樓採用全透明玻璃屋頂,以營造一種陽光通透的效果。支持的人認為,類似的處理,有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法國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為先例———通過融入現代創意設計元素,使飽含時代歷史人文氣息的老建築,煥發出後工業時代的青春活力。

  但是,經過反復權衡,這個方案最終還是被否決了。建築保護專家提出,頂樓雖然是加蓋的,但同樣具有比較長的歷史,已融入大樓的整體。另外,使用玻璃屋頂並不環保節能。最終,為了兼顧採光,設計師在頂樓增開了兩扇天窗。這樣,頂樓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同時,變成了一個寬敞明亮的辦公區域。

  “老錢莊”迎接創業“新人類”

  如今,修繕完成的錢業公會大樓在保留歷史元素的同時,煥然一新。

  張燕智介紹,考慮到之前大樓與金融行業相關,修繕整體採用最簡單的黑白配色。同時,考慮到錢莊的特點,他們採用了大量的木色,並配以金邊。之前積水的地下公共保管庫則變成了電腦機房。他們還考慮到要與上海金融歷史博物館進行業務及信息對接,豐富展示內容。

  在辦公環境方面,每個樓層各具特色。比如:一樓整體採用工業感跨層Loft的設計銜接雙層樓面,上下兩層場地空間被巧妙地分割成三間辦公空間,從幾人到幾十人的企業團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辦公環境,並有接待區、會議室和咖啡吧等輔助空間支持團隊的日常辦公所需,其中大會議室和咖啡吧是全樓共享的空間。

  未來,錢業公會大樓不僅要成為上海歷史文化傳承的一個亮點,也要成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創業創新的優秀現代商業空間。如今,大樓的租金價格超過了周邊辦公樓,但前來洽談的創業者依然絡繹不絕。

  破舊不堪的小旅館重新煥發光芒,也讓周邊居民受益。當初,不少居民覺得大樓修繕期間帶來了很多不方便,但看到更新後的大樓,大家都豎起了大拇指:“小旅館搬走了,環境立馬不一樣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