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勇:我們看重GDP 但不唯GDP

2017-09-18 09:27:1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應勇在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新聞發佈會上指出“我們看重GDP,但不唯GDP”

  更看重的是結構更優效益更好 民生更大改善 發展更可持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應勇、馬克?溫伯格(左)在新聞發佈會上接受媒體採訪。袁婧攝

  9月17日下午,第29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閉幕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海市市長應勇和本次會議主席、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溫伯格共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應勇指出,本次會議圍繞“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這一主題,各位成員發表了許多富有創意的觀點,國際企業家們的專業見解,對上海城市未來發展、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馬克·溫伯格表示,已經有600多家國際企業的區域總部以及400多個研發中心放在上海,“在這片熱土上,我們看到的是創意,是創新,這使得跨國企業對上海充滿信心。”

  我們看重GDP,但不唯GDP

  上海經濟的半年“答卷”令人欣喜。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長了6.9%,漲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提高了0.1個百分點。

  “這種增長是我們樂見的,”應勇説,“我們看重GDP,但不唯GDP,更看重的是GDP背後的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更看重的是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民生更大改善、發展更可持續。”

  在回答記者關於上半年上海經濟增速的提問時,應勇表示,今年以來,上海市政府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繼出臺了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33條”意見和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50條”意見。這些政策出臺的時間較短,最終效果還有待檢驗,但它的積極效應已初步顯現。

  今年1-8月,上海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了8.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7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這説明上海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先進製造業支撐的新型産業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今年1-8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生産總值增長9%,是7年來增幅最高的一次。1-7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增幅同樣是7年來同期最高。今年1-8月,上海地方財政收入在去年同期增長23%的高基數上實現平穩增長,繼續增長了8.3%。此外,從民生改善看,今年1-8月,上海新增就業崗位46.6萬個,完成全年新增就業崗位的93.1%。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8.6%,連續第8年超過經濟增長速度。

  人才政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建設科創中心,事關上海的未來。應勇介紹,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到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現在各項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核心任務是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迅速做實、做強、做出影響。為此,要加快建設像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和硬X、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等一大批大科學設施群;要集聚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等一批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要建設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張江科學城。

  在此同時,規劃在全市建立18個共性技術的轉移轉化平臺,建設臨港、紫竹等6個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在全社會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在發揮在滬高校、科研院所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重視發揮在滬外資研發中心的作用。目前在滬外資研發中心已經達到416家,這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要力量,是全球配置科研資源的重要力量。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上海這座城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為此,前兩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了促進人才發展的“20條”“30條”政策。去年有2萬多名非上海生源的應屆高校畢業生、7000多名非上海戶籍的留學回國人員在上海落戶,總數近3萬人。

  應勇説:“當然,人才政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委、市政府最近還在研究如何採取一些更有針對性的人才政策,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集聚上海,打造人才高峰,鞏固人才優勢。”

  上海缺的不是高樓,相對欠缺的是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回答記者關於上海生態建設問題的時候,應勇説,現階段,上海缺的不是高樓,相對欠缺的是生態環境。比如,世博後灘地區近兩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本用於開發建設,現在調整了規劃,準備建一個世博文化公園。“我們不僅放棄了土地出讓收入,還將投入100多億元建設世博文化公園。這就可以説明市委、市政府加大生態環境建設的決心。”應勇表示。

  上海規劃建設21個郊野公園,已有7個先行建設,其中6個都將在今年年內建成並投入運行。外環綠帶今年將建成投入使用。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已經制訂了“十三五”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各個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當中。到2040年,上海將建成17條生態廊道。

  黃浦江兩岸濱江貫通並向社會開放方面,其核心就是把黃浦江原來的生産功能岸線轉變為生活功能岸線。應勇介紹,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年要基本完成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之間45公里岸線貫通開放,並將它作為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到6月底黃浦、楊浦、虹口和徐匯濱江北段、浦東的陸家嘴、世博、前灘等區域濱江岸線已經基本貫通開放,6月底開放共約25公里;到9月底將再開放7公里,總計完成32公里的貫通開放,到年底實現45公里全部開放。

  今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先貫通、再提升”,最終的目標要把黃浦江45公里的公共岸線打造成百年大計、世紀精品。在貫通的同時,要在45公里的公共岸線同步建設觀光道、跑步道和非機動車道,同時把沿岸的工業遺存、歷史建築保護好,利用好。

  應勇説:“我自己和家人也到現場去看過,感受黃浦江濱江岸線開放後的美麗風光。”

  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效果正逐步顯現

  針對社會關心的房價,應勇回應,去年以來,上海市政府進行了新一輪房地産調控。今年,上海的房地産市場交易呈現“量跌價穩”的態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累計下降0.4%,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應勇強調,對於房地産市場調控,要始終堅持一個定位,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強調“兩個不是權宜之計”,就是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産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我們要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不動搖、不鬆懈,長期堅持。

  今年7月,市政府出臺了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這個規劃體現了房地産調控的要求,還體現了從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發力、更多從供給端發力的要求。要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核心是三句話:一是商品房有效供給;二是保障房應保盡保;三是各類租賃住房大幅增加。具體來説,要聚焦兩類重點人群:一類是上海戶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難群眾,政府要加大力度,幫助解決他們的住房困難;另一類是非上海戶籍的常住人口,特別是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各類人才和年輕人,使他們住有所居。

  上周正式發佈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建設一批租賃住房;要大力培育一批經租企業、完善各類租賃住房的供應鏈。“十三五”時期,上海要新增供應70萬套各類租賃住房。《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完善租賃住房的生活配套設施;要不斷完善承租人在子女就學、落戶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政策,以及依法保護承租人穩定居住權等要求。同時還提出要鼓勵國有企業加強租賃住房的建設,在租賃房源供應、穩定租金水準方面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經共同商議,第30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將於明年10月28日在上海舉行,確定的會議主題是“新起點、新階段、新作為———新形勢下上海全方位對外開放”。選定這個主題,主要考慮明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舉辦30週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