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千戶以上“棚戶區”即將消失

2017-10-12 09:38:37|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普陀最後一塊千戶以上“棚戶區”即將消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近日,蘇州河畔普陀區東新村舊改項目最後一塊區域--東新村四期南塊(西片)二號地塊,房屋徵收簽約率在短短四天裏達到85%協議生效比例。産權調換房屋的房源主要在普陀區桃浦地塊、嘉定區惠民家園地塊、嘉定區城北地塊、閔行區旗忠地塊、青浦區新城一站地塊。這標誌著普陀最後一塊千戶以上“棚戶區”東新村即將消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屋內房樑上到處可見防水補丁

  位於普陀區光新路、光復西路段的東新村,毗鄰蘇州河,佔地420余畝,整個地塊房屋簡陋,居民戶達8000多戶。上世紀20年代前後,滬杭鐵路穿越全境,吳淞江沿岸輕工業興起,人口大量涌入,沿吳淞江建起了大量的簡屋、草棚,從而形成以東新村為中心的棚戶區。

  東新村四期舊改地塊位於普陀區中部,東南臨蘇州河,西臨西合德里,北臨東新路。這麼多年以來,東新村內眾多居民的居住環境一直沒有得到改善。這一帶房屋多為私人搭建,存在很大消防安全隱患;居民至今沒能用上抽水馬桶,平時還需要倒洗馬桶;道路狹窄,環境臟亂差,遇到雨天就變得泥濘不堪;多數住房出租,外來人員佔絕大多數。居民多年來一直期待徵收,改善住房品質。

  許多居民家青磚木門、紅窗木梁,雖然陳舊,但完好地保留了舊時原貌,從來沒有改過一磚一瓦。因為房屋老舊,每年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屋內的房樑上到處可見各種防水補丁。

  2003年,普陀區啟動了對東新村的舊改,把東新村的舊改分為幾期——2003年到2013年,東西合德里實施舊改;2014年,東新村四期南塊(東片)實施舊改;此次東新村四期南塊(西片)和北塊基地是最後一塊區域,包含四個地塊共計2000余戶,這是東新村最後一塊區域,也是普陀區最後一塊成片二級舊裏。

  普陀區東新村四期四個徵收地塊最近開始簽約,其中北塊一號地塊第一天簽約比例就達到100%,南塊(西片)一號地塊第一天簽約比例達到98.15%,北塊二號地塊第二天簽約比例達到92.32%,均達到85%協議生效比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正是因為居民對於徵收政策和此次徵收方案的認可,以及各地塊宣傳、準備工作的到位,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四個地塊全部徵收成功。目前,房屋徵收部門正在簽約期限內繼續積極、穩妥地開展徵收簽約工作,力爭達到更高的簽約比例,盡力提升更多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長壽路街道還成立了東新村四期舊改基地臨時黨委,下設南塊、北塊和“五違四必”推進組三個臨時黨支部,機關全體黨員幹部深入一線、走家串戶,做好解釋和宣傳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選房抽籤盛況空前

  而前一段時間,記者目睹了東新村四期(北塊)二號地塊的選房抽籤“盛況”。光復西路645號,城投公司下屬徵收一所徵收地塊辦公室外,數百名業主聚集這裡,等候著抽取房屋徵收選房簽約順序,每個人臉上都寫滿興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7:30抽籤開始前,已有上百人在外候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天淩晨4點就已經有人在外等候了。這是因為,本次抽取的號碼決定著日後選房簽約的順序,一個靠前的號碼或許就預示著選到一套好房。

  宋阿姨一早就坐了頭班車過來,進場後拿到了“18號”序號,抽籤儀式開始不久,她就抽到了8號,引來周圍一陣驚呼。宋阿姨高興得要跳起來,連旁邊工作人員都給她拍手。原來,她的房子在永定新村,面積只有13.6平米,是30年前單位分配的,已經出租多年,這次能徵收讓她非常開心。抽籤完成後,宋阿姨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來到登記處,認真地簽字存檔,為不久後的選房簽約做預備。

  現場還有不少是一家老少齊上陣。周女士一家三口和父母一起來到現場,6歲的女兒特意穿了紅衣服來,在外婆的懷裏把小手伸進號碼箱,抽中了88號這個吉利的數字。對於周女士一家來説,這次徵收的意義更大,他們在永定新村的老房子只有20平米,根本不夠居住,一家五口在外面租房子,這次房屋徵收終於讓他們有望住進更寬敞明亮、屬於自己的房子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為了應對數百甚至上千的現場人流,工作人員作了週密部署。所有居民入場後,先按所屬片區憑證登記,領取入場序號,之後才可進入排隊區。排隊區由多重欄杆間隔開,需折轉幾道彎才能進入最終抽籤區,有居民笑稱,這場景讓人想起了當年上海世博會排隊的盛況。當天天氣很熱,工作人員還在隊伍四週放置了冰塊和大功率電風扇,為居民們消消暑。

  在抽籤區,有來自普陀區公證處的公證人員負責監督,並當場宣讀抽取的號碼。每次抽籤完成,工作人員會立即在公示版上把相應號碼劃去。抽籤區前方還有居委會、居民代表、區人大代表、區房管局、區舊改辦、長壽路街辦事處、律師等人員在座見證,並有兩台攝像機現場錄影,完全做到公開透明。

  徵收一所共出動了200余人,前一天就開始佈置現場,並在下午3點進行了綵排演練,直到晚上9點才收工,當天早上6點又趕到現場,一些家住較遠的工作人員還選擇在附近賓館過夜,以免第二天一早遲到。雖然工作辛苦,但是他們熱心積極的工作態度,獲得了現場居民的普遍認可。而在此之後,他們更是將基地接待時間調整為每天9點至21點,以便更好地為居民提供服務。

  帶著一些不捨和更多欣喜和期待,這裡的人們正在目送東新村從蘇州河畔的版圖上漸漸消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