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玩具走俏“一帶一路”

2017-10-19 11:11:19|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今年前8個月出口額同比激增四成,中國玩具走俏“一帶一路”

  業內人士指出,如何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提升國內消費者對“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信任度,進而主導和鞏固“內需”,是國內嬰童用品企業迫切需要考量的課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題圖: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索卡洛廣場附近的一個集市上,一位市民在選購從中國進口的洋娃娃玩具。 內文圖片來源:陳璽撼

  秋意正濃的上海,從五湖四海雲集而來的玩具和嬰童用品企業卻是如沐春風。

  從10月18日開幕的中國嬰童展上獲悉,今年前8個月,中國玩具(含遊戲)出口額達263.93億美元,同比增長37.06%;主要嬰童用品出口額達177.17億美元,同比增長5.71%。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成為“中國製造”“中國智造”走向海外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帶一路”青睞中國玩具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長梁梅分析認為,繁榮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全球經濟形勢回暖,從今年前8個月的出口訂單來看,不少是前幾年“凍結”後重啟的,説明國外消費市場逐步復蘇。

  第二,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的品牌和品質得到越來越多認可,這得益於整個行業經歷“寒冬”後,近年來不斷臥薪嘗膽,積極融入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費品品質革命等重大戰略。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的紅利效應凸顯,今年前8個月,中國玩具(含遊戲)向“一帶一路”國家出口49.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45.94%。

  雖然形勢喜人,但眾多從業者比以往更願意加大在研發、品牌等方面的投入,苦煉內功。記者在展會現場注意到,物聯網、機器人、增強現實技術等科技時尚元素蔚然成風。比如,國內某童車品牌推出了首款碳纖維嬰兒車,品質比金屬鋁輕,強度卻高於鋼鐵,整車僅有6公斤,是市面上大部分全功能嬰兒車重量的一半。據介紹,碳纖維應用在結構簡單的部件,已很常見,可一旦遭遇結構複雜的産品,因為工藝複雜、成品率低、不利於回收等因素,難以量産,至今仍是業內難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碳纖維嬰兒車的“關節”

  在兒童産品領域,機器人和增強現實技術開發應用的競爭十分激烈。展會上,國內某科教機構推出了一款球形機器人“Mabot”,由多個球體組成的它,所有部件都擁有類似大腦、眼睛、關節的功能,可自由插拔並任意拼接,通過編程軟體,實現運球、自平衡、尋線、避障、變速移動等各種動作。另一家科教機構,推出了由16塊積木搭建的早教“劇場”,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設備以舞臺外觀輪廓作為標記點進行識別,立體的童話劇就能呈現在眼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球形機器人“Mabot”

  國産尖端産品風頭正勁

  在充分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只有新意是不夠的,尤其是更新換代頻繁、國際貿易壁壘日趨森嚴的玩具和嬰童用品市場,中國企業不僅要會製造,更要會創造,搶佔技術和標準高地。

  比如,我國某童車企業開發出了高速汽車安全座椅,即使在80公里/小時的車速測試中,“胸部加速度”指標仍優於我國國家標準限值28%,相當於可保護孩子免受從8樓墜落到地所要承受的衝力,而歐美、日本目前測試汽車安全座椅相關安全指標的規定測試速度均在48公里/小時到50公里/小時,相當於僅能保護孩子從3樓安全墜落。

  在此基礎上,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聯合相關單位,制定了兒童安全座椅的團體標準,在針對物理、化學性能等許多指標的要求上,甚至嚴於歐美市場。類似這樣符合超高標準要求的産品,才能在國際市場上難以讓人“挑出毛病”。記者從該協會了解到,其會員單位截至目前已擁有各類專利逾11萬個,其中約兩成是實用和發明專利,專利含金量高,創新實力雄厚,主要集中在安全座椅、童床、童車、餵養用品等領域,這些産品也是目前中國出口的玩具和嬰童用品中風頭最勁的類型。

  除了在國際市場拼殺,消費需求日益旺盛的國內市場,國內外嬰童用品企業角逐的程度也日趨激烈,尤其是在二孩政策利好刺激下,中國出生人口增幅明顯的背景下。有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玩具、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嬰兒奶瓶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607億元、123億元、61.4億元、51億元,同比去年預計將分別增長9.2%、15%、35%、24.4%。

  “增速中,誰唱主角尤為關鍵。”梁梅指出,今年前8個月,我國玩具(含遊戲)進口額達7.19億美元,同比增長33.88%;我國主要嬰童用品進口額為4.68億美元,同比增長9.35%。進口産品的崛起,對國內嬰童用品企業而言,是一種提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