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2017-10-24 09:29:0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上海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連日來,上海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九大報告精神,大家一致認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十九大報告中的這段表述發人深省。

  市環保局黨委表示,一定要牢記歷史賦予環保工作者的使命,始終把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不可逾越的底線和紅線,以更高標準、更大氣力、更嚴執法,推動落實環境保護和綠色轉型,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去年上海PM2.5年平均濃度降到45微克/立方米,今年預計可以進一步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又將有較大幅度改善。

  市水務局、市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白廷輝表示,當前,水務、海洋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行穩致遠、久久為功,努力繪就一幅治水管海、興水惠民的新畫卷,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上海水務、海洋系統應有的新貢獻。

  市綠化市容局黨組書記、局長陸月星説,綠化市容工作者將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堅持綠地、林地、濕地融合發展,構建“兩道兩網兩園”,創造更加可視、可感、可獲的綠色生態,努力增加城市“綠視率”。預計到2020年,上海森林覆蓋率將達18%,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平方米,濕地保有量37.7萬公頃。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連日來,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機關和16家局屬單位組織全體黨員結合本職工作各抒己見,今後將圍繞推進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用地規劃和保護力度、加快推進空間用途管制、耕地保護等方面工作,注重傾聽和吸納人民群眾對超大型城市未來發展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力、號召力和執行力,為全力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作出更大貢獻。

  眼下,崇明區正全力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崇明區委書記唐海龍表示,全區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加快建設生態崇明、美麗崇明、幸福崇明,爭當生態文明發展的排頭兵、先行者,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崇明案例”。

  金山區環保局局長劉雪峰表示,未來五年金山區環保部門將勇當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使金山區成為“環保最先進、治污最嚴厲”的地區之一,將金山區打造成城市生態滋養地。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綠色發展。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産業、清潔生産産業、清潔能源産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産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連結。

  上海建工集團黨委表示,將繼續聚焦重大工程建設、聚焦建築産業現代化、聚焦世界施工技術前沿,在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等建築技術創新領域形成新的制高點。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説,團隊將秉承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理念,以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服務水準,促進便捷、時尚、環保的智慧共享單車服務健康發展,使之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