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首設“兒童劇專業平臺”

2017-10-24 14:10:4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設“兒童劇專業平臺”為孩子造一個更藝術更深刻的夢

  一片竹林深處,鑽出兩個黃頭髮藍眼睛的異鄉人,把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元素融于舞蹈與視覺呈現,把小觀眾領上舞臺,一起尋找大熊貓的蹤跡。

  這部有著濃郁中國文化特色的兒童劇《稚子行·熊貓的家》,來自意大利藝術家與中國團隊的聯合製作。在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設的“兒童劇專業平臺”活動上,越來越多戲劇藝術家參與到兒童劇的創作中,不僅帶來更精緻的製作,同樣也在思考如何為孩子們提供更為深刻、嚴肅的內容。

  繼去年開創“兒童親子板塊”後,今年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首次設置“兒童劇專業平臺”,整合推介演出、主題論壇和展臺交流等多項內容來關注不斷發展的兒童劇領域。

  放眼海外,以兒童戲劇為核心的藝術節也不在少數。有著近半個世紀歷史的丹麥四月藝術節是專為青少年兒童舉辦的國際性戲劇匯演。愛丁堡國際兒童戲劇節小而精,專注扶持優秀兒童劇原創項目。澳大利亞“大夢想”兒童藝術節則選擇與政府的教育部門合作,目前已能覆蓋當地80%的青少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兒童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次,一些肢體兒童劇在這一平臺大量呈現。

  隨著更多平臺的搭建和更多專業創作者的加入,兒童劇不再是人們以往認知裏幼稚、好玩、簡單的藝術創作。一些嚴肅議題也被納入兒童劇的表達範疇。丹麥黑匣子舞團甚至為青少年觀眾排演了一齣現代舞版本的《七宗罪》。“在這樣表現深刻主題的兒童劇中,或許有讓孩子傷心或者迷惑的地方,對此我們並不回避和擔心,因為藝術是幫助孩子們陶冶靈魂、建立世界觀的。”澳大利亞“大夢想”兒童藝術節創意製作人蘇珊娜·斯維尼認為,這是藝術給孩子建立同理心,鼓勵孩子了解人類生存狀況的絕好機會。

  有了專為孩子創作的藝術態度,如何把它變為一台具有國際水準的戲劇,産生更大的藝術影響,是業界人士探討的重點。如今,聯合製作已成為國內兒童劇人向全球藝術家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本次兒童劇專業平臺上,《我要飛,去月球》《稚子行·熊貓的家》等一系列中外聯合製作的劇目頗為引人矚目。前者自首演以來不到三個月,已經在滬上演出兩輪,而後者在國內演出前,已經在意大利掀起一陣“熊貓熱”。

  兩部成功兒童劇的製作方各自給出經驗。《我要飛,去月球》的關鍵詞是“動畫創意”,作品由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購買西班牙版權,以多媒體動畫結合真人表演。雖然全劇僅有一位演員和一塊螢幕,可螢幕上的大抽屜一拉開,演員往裏面一站,就有了躺在被窩裏的效果;螢幕中挖出一塊,演員把頭伸進去,就能“登上”各大報紙頭條……這樣的創意能牢牢鎖住觀眾的視線。“互動性”則是《稚子行·熊貓的家》努力追求的。多媒體設備在舞臺上投射出一條“魔毯”,舞蹈家將小朋友邀請上臺,讓他們自由活動。中方製作、北京立裏空間文化傳媒聯合創始人任立竹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出觀眾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好奇心,由此“打開這樣一扇了解之窗,觀眾所能夠觸及到的廣度和深度是無法衡量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