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的徐匯老洋房記憶

2017-10-24 14:14:13|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跟隨畫家的筆觸,尋找和徐匯老洋房有關的記憶

  畫家筆下的老房子,希望可以喚起觀眾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城市文脈的自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題圖説明:永嘉路527 弄NO.16 22X30cm 綜合材料

  在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名錄中,徐匯區所擁有的經典老建築最多。這些老房子如今已成為這個城市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寶藏。閱讀它們,就仿佛在閱讀上海與上海人的社會歷史。徐匯藝術館歷時一年籌備,推出“徐匯故事——羅陵君作品展”,展覽以徐匯老房子為繪畫主題,通過藝術家的繪畫語言,展現多種視角下的徐匯風貌。

  地處衡-復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的徐匯藝術館,其建築本身就是一幢別具韻味的老洋房,它的前身是創辦于1933年的鴻英圖書館,2005年被改建成以“當代、海上、名家、經典”為藝術定位的滬上首家區屬公益性美術館,並於當年12月17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十多年來,徐匯藝術館以“徐匯風貌”為專題充實典藏,邀請藝術名家創作有關徐匯區歷史人物和建築的作品,收藏了王劼音、徐芒耀、韓碩、俞曉夫、姜建忠等藝術名家的精品力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湖南路武康路 NO.1 22X30cm 綜合材料

  此次邀請青年藝術家羅陵君對徐匯區的經典建築和街巷進行考察式寫生。羅陵君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油畫係,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上海“80後”。“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還沒有那麼多的高樓、玻璃幕墻。弄堂、老房子、梧桐樹,我就成長于這個環境中。每當我翻開張愛玲的小説、傅雷的家書時,斑駁的光影、厚重的墻壁、精緻的陽臺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於是,他嘗試用畫筆把這些記憶中的馬路和馬路上的老房子描繪出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永福路225號 NO.4 22X30cm 綜合材料

  為了能夠捕捉到徐匯區老房子的豐富表情,羅陵君一次次地尋訪那些老房子,傾聽它們的故事,感悟它們的前世今生。羅陵君對色彩的運用很有自己的特色,他畫老房子的每一幅作品顏色都不多,甚至有些灰暗,這符合老房子的個性,也在暗示觀者它們是有年頭的。觀眾可以隨著羅陵君的畫筆,漫步武康路、康平路、永嘉路,甚至走進五原路288弄3號張樂平故居、漕溪北路80號徐家匯藏書樓探尋老房子裏的歷史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五原路288弄3號 張樂平故居 NO.29 22X30cm 綜合材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漕溪北路80號 徐家匯藏書樓 NO.37 22X30cm 綜合材料

  “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以及後現代裸露縱橫的管道,這些因城市發展所帶來的時尚與精緻,讓我們欣喜。然而,現代物質文明也毫不留情地衍生著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人情淡漠等社會問題。我們仰視著鋼筋水泥間那硬線條的美,也留戀老房子裏的白墻、紅瓦、青磚、老虎窗。”羅陵君如同懷著對母親的深情在畫著上海,畫面中的老建築也仿佛有了溫度和情懷,以喚起觀眾共同的城市記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岳陽路170 弄1號旋轉樓梯轉角 NO.48 22X30cm 綜合材料

  徐匯歷史風貌建築的背後,彰顯的是城市文化與文脈,主辦方希望這些畫不只是為市民提供一般觀感上的審美愉悅,更能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文化遺産的深度關注,以及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城市文脈的自覺。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將收入徐匯藝術館館藏。展覽于10月20日-11月19日對公眾開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