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 :新人之作 貴在真誠

2017-10-24 14:12:46|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國際藝術節|吳虎生作品《難説再見》亮相藝術節“扶青計劃”:新人之作,貴在真誠

  在與世界各地著名編導的合作中,吳虎生汲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包括如何與舞者溝通,如何讓想法落實到每一個舞步。他認識到,雖然自己編舞經驗不夠豐富、對人物關係的刻畫也有所不足,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對自己和其他舞者身體和個性的了解,這將幫助他激發每一個舞者的潛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作為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明星,吳虎生一年大約要跳60場,平均每6天就有一天要上臺。在剛剛結束的41場豪華版《天鵝湖》歐洲巡演中,他一人跳了17場“王子”。而即將開啟的上芭冬季演出季四部風格迥異的大戲,他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男主角。處於舞者職業生涯的黃金期,周圍的人都建議他抓緊時間多跳兩部戲。然而他並不滿足於表演者的身份,而是大膽邁出創作者的第一步。10月23日晚,他擔任編舞的中型芭蕾作品《難説再見》亮相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首席舞者化身新人編導,他將交給觀眾一份什麼樣的答卷?

  在生活經歷中找靈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在時長26分鐘的《難説再見》中,吳虎生扮演一個孤獨的男主角,兩對舞者飾演他的回憶,甜蜜和痛苦相互糾纏。新古典芭蕾的優雅語匯,呈現出男主角複雜而細膩的內心活動。吳虎生表示,《難説再見》中的諸多靈感與細節都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悟。今年4月起,從劇本到音樂、到確定演員、到燈光和服飾,每個細節都由他掌控。一開始,他和舞者們經歷了一個痛苦的磨合期,有時候會停滯不前,考驗著大家的耐心。最終,在繁忙的演出季的空隙裏,《難説再見》終於誕生了。

  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説,《難説再見》作為一部新人作品,貴在“真誠”。她回憶起自己十幾年前第一次擔任大型舞劇編導時所遇到重重困境。“第一部作品很重要,第一部作品也很困難,只有熱情和真誠能夠幫助你渡過難關。”她曾和前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德里克·迪恩探討,發現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不少年輕人的創作都有流於形式或無病呻吟的毛病。辛麗麗認為:“年輕編導不是沒有技術、沒有想法,但缺少真正有感而發、真正打動觀眾的作品。我們要給年輕編導以鼓勵,也要給他們適當的引導。”

  發揮屬於自己的優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18歲進入上海芭蕾舞團、22歲獲得美國紐約國際芭蕾舞比賽男子組第一名、一路在《簡·愛》《花樣年華》《長恨歌》《哈姆雷特》等大戲中擔任男主角……在舞臺上摸爬滾打的經驗給了吳虎生向創作者邁步的穩固臺階。在與世界各地著名編導的合作中,他汲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包括如何與舞者溝通,如何讓想法落實到每一個舞步。吳虎生認識到,雖然自己編舞經驗不夠豐富、對人物關係的刻畫也有所不足,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對自己和其他舞者身體和個性的了解,這將幫助他激發每一個舞者的潛能。

  如何將古典芭蕾的優雅與現代舞的流暢相結合,是《難説再見》的最大難點。有時候前一天排了很長的時間,第二天又全都推翻了。“好在舞者們都很信任我,願意和我一起成長。”編導的經歷正在改變著舞臺上的吳虎生,他比過去觀察得更多思考得更多。以前他在舞臺上只注重自我,現在則學會更多地從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成為一個好的創作者,需要全方位的學習,我的路才剛剛開始。”

  今年7月5日,《難説再見》在國家大劇院“中國舞蹈十二天”的舞臺上首演,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掌聲,如今又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的舞臺上得到關注,這讓辛麗麗看到了年輕人的實力和幹勁。她説:“《難説再見》不僅僅是小虎的作品,也是統籌製作、宣傳推廣等各個崗位的年輕人協同作戰的成果。上芭這些年一直委約國際編導進行創作,如今也在積蓄自己的原創力量。給更多年輕人平臺,鼓勵他們投身創作,大顯身手,為上海芭蕾舞團注入新的生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