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四年新增海關註冊企業1.8萬家

2017-10-26 09:42:3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紅利溢出,正不斷把企業“引進來”。記者從上海海關獲悉,上海自貿區成立四年來,新增海關註冊企業1.8萬家。目前,上海自貿區內海關註冊企業總數達到2.7萬家,短短四年間,新增海關註冊企業數是之前總數的2倍。

  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積體電路為主營産品的中美合作企業,也是美國高通集團在中國唯一的一家生産型企業。2016年,美國高通集團在考慮進軍中國市場時,幾乎沒有什麼猶豫就選擇落戶在上海自貿區,並於當年7月在上海自貿區外高橋保稅區完成註冊,成為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新增的諸多海關註冊企業之一。和其他選擇入駐上海自貿區的企業一樣,高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上海自貿區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是吸引我們入駐的加分項。”

  上海自貿區成立四年來,新增海關註冊企業1.8萬家。目前,上海自貿區內海關註冊企業總數達到2.7萬家,短短四年間,新增海關註冊企業數是之前總數的2倍。其中,外高橋保稅區(含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保區分別新增企業14423家、577家和593家;2015年4月自貿區擴區後新增區域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區、張江高科技片區分別新增1186家、427家和595家。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紅利溢出,正不斷把企業“引進來”。

  在上海自貿區,海關註冊企業不僅在數量上實現快速增長,經濟類型也呈現鮮明特點。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海關新註冊企業中民營企業1.3萬餘家,佔比高達76%;外商獨資企業3000余家,佔比18%;中外合資企業900余家,佔比5%。作為國民經濟最有活力和效率的組成部分之一,民營經濟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在拉動GDP、吸納就業等方面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上海自貿區的活力、效率對民營企業産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新增海關註冊企業的行業分佈也更為合理。新增的企業覆蓋54個行業,其中94%為批發和零售業(貿易業)企業,近1.7萬家;5%的企業為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製造業,數量近千家。從行業分佈看,新增企業對上海經濟的穩定發展、轉型升級都是積極因素。

  為了提高自貿區對企業的吸引力,上海海關早在2014年7月1日起就在自貿區內取消了報關企業註冊登記行政許可,試行報關企業註冊登記備案,通過減少審批層級和申請材料,簡化了作業流程,將作業辦理時間從原來的40個工作日壓縮為3個工作日。

  面對自貿區內企業的快速增長,上海海關在服務企業上出實招,通過推出“先進區、後報關”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幫助企業大幅縮短貨物流轉時間,獲得物流速度更快、運營成本更可控等多方面的實惠。此外,還通過建立海關與企業的“點對點”聯繫渠道、構建上海海關企業協調員信息化平臺等途徑,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做到“企業有需求、海關有回應”,高度重視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反映的疑難問題,保證移交及時、響應快速。

  上海海關還十分重視企業的辦事體驗感。例如,在接待了大量區內外企業務諮詢後,就在業務量較為集中的外高橋保稅區海關推出“網上辦公、現場服務”的新方式,專門開設進出口收發貨人登記註冊專窗,提供業務諮詢和無紙化申報服務。海關工作人員在線上解決企業的相關業務疑問並預審電子申報表格,建立企業電子檔案,現場提供列印複印設備,較好地滿足了企業到窗口一次交單完成辦理的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