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舉行

2017-10-30 14:27:0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回望祖國崢嶸歲月 吹響新時代號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片説明:中央電視臺主持人任志宏深情朗誦第一首詩《從石庫門到天安門》

  “黃浦江畔,碼頭工人彎腰弓背的姿勢,凝固成一個時代被壓迫者的雕像,而13個平均年齡28歲的書生,悄悄走進法租界的一條里弄,興奮地聆聽遙遠的北方炮聲的轟鳴……”28、29日,以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大型美術作品展中的經典畫作和大型交響合唱《啟航》的音樂為背景,來自京滬等地的各界藝術名家輪番登上虹橋藝術中心的舞臺,朗誦毛澤東、葉挺、陳然等的18首經典詩作,帶觀眾走進“從石庫門到天安門”那些崢嶸的歲月,走進那些我們永遠無法忘卻的苦難與輝煌。

  回望祖國崢嶸歲月吹響新時代號角

  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分為九個章節,由著名作家孫顒創作了富有激情的串聯詞。從《上海建黨》、《井岡烽火》、《萬水千山》、《延安戰歌》、《解放全中國》,到《緬懷英烈》、《早安共和國》、《歷史抉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禮讚》,以階段性的塊面結構,把革命先輩和文藝工作者們在漫長歲月裏創作詩作記錄時代風雲、揮灑筆墨抒發壯志豪情的恢弘歷程再一次呈現在大家面前。

  朗誦會所選入的毛澤東、葉挺、陳然、田漢、蕭華、賀敬之、郭小川、聞捷、何平、王曉嶺等名家的18首詩作,從對一大會址石庫門的暢想開始,縱貫各個革命歷史時期,橫跨祖國天南海北,是對中國共産黨96年光輝歷程的深情謳歌,也是對黨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展望。

  “對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來説,恰逢十九大勝利召開,是一件喜事,也是一個光榮使命。”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秘書長、也是這場詩歌朗誦會的製作人吳孝明表示,作為上海文藝工作者向黨的十九大獻禮,從“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主題創作成果展到“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美術作品展和詩歌朗誦會以藝術重溫歷史,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

  老中青文藝工作者同臺為祖國謳歌

  參加詩歌朗誦會的演員來自北京、上海等地,有的是影視工作者,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戲劇表演藝術家,還有部隊、學生文藝團體。老中青三代文藝工作者在朗誦會上齊聚舞臺,共同回顧中國共産黨走過的卓越歷程,謳歌新時代。

  作為此次朗誦會最高齡的表演者,82歲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始終保持精神矍鑠。“這首詩中將黃山上的松樹作比百姓對領袖的情感,站得高望得遠,還堅強挺拔。”他把自己身著長寬風衣笑稱為“戲服”,配合二胡演奏家馬曉暉的激昂旋律,扮作一個上山采風的畫家,將張萬舒的《黃山松》演繹得淋漓盡致。採訪中,這位老藝術家對於朗誦會的藝術創新連連叫好,“詩歌的語言表達是最具感染力的,以藝術表現政治,相較于單純的宣傳口號更具有效果。”

  “希望能通過朗誦傳遞出對新時代美好願望的表達,讓觀眾感受到這份想要留住春天的心情。”剛剛從十九大履職歸來的代表印海蓉告訴記者今晚她和主持人徐惟傑合作朗誦趙麗宏詩作《春天呵,請在中國落戶》,一收到任務就去北京開會了,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上場前她還在和搭檔打磨細節,“‘春天喲,請留步,請留步,春天呵,請在我們中國落戶!’這兩句話反復了很多遍,我們想根據上下文銜接做一些不同的處理,比如一開始是年輕人的,充滿朝氣的、稚憨的呼喚,節奏上可以明快緊湊些;到後面是謳歌大好山河,豐收的喜悅,無限的深情,可以更深情一些。”

  一身大紅色裙裝的上海青年演員唐嫣在接受採訪時直呼“很緊張”,她告訴記者今晚她有兩首詩歌朗誦,分別是與演員楊溢合作朗誦張天民《愛情的故事》和與丁建華等其他六位藝術家共同朗誦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為本次朗誦會全新創作的《時間的入口》。“半個月前接到《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詩歌朗誦會的邀請,收到篇目作品後做了很多準備功課,找資料理解作品,背熟是最重要的,還參考了前輩的表演視頻。”在她的理解中,新時代對青年演員意味著“珍惜”,嚴格做好本職工作最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