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越來越多的醫生成"醫院合夥人"
國際醫學中心與醫學專家簽約
國際醫學中心外觀/上海國際醫學中心供圖
醫生專家入股,成為醫院的合夥人,與醫療機構共同成長。昨天,申城首批七名醫學專家成為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合夥人,其中兩名醫生已深度試水多點執業,分別為曾任長征醫院超聲診療科主任的章建全和曾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傅一山。此次合夥人計劃簽約醫生涉及風濕免疫科、骨科、口腔額面、皮膚科、中醫、超聲科等醫學學科。
調查發現,在上海高端醫療機構中,已有越來越多的三甲醫院專家開始走出體制,以多點執業醫生身份出現。未來看病模式將改變,病人不再是先找醫院再找醫生,而是先找醫生再找醫生執業點。
走出那一步需足夠勇氣
週一上午在上海和睦家醫院坐診、週二上午在德濟醫院、週三下午在國際醫學中心、週四上午在上海沃德醫療中心……沒有自己的診所和醫院,每天,骨科專家傅一山在不同的醫院拎包看診、做手術。沒有預約病人的日子,傅一山就自由安排時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多點執業醫生。
“現在我可以真正做一個純粹的醫生。”三年前,做了19年六院骨科醫生的傅一山副主任醫師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重大選擇,離開體制,成為在上海三甲醫院骨科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三年過去了,傅一山將第一執業點放在了國際醫學中心,也最新成為了醫院的合夥人,“我從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成為了醫院的主人,和醫院共同成長。骨科同行們都很羨慕我,但是真正走出那一步,大多還沒有足夠勇氣。”
離開體制的困難持續8月
從骨科最好的平臺離開,傅一山稱,最需要勇氣、堅持和一顆強大的心。離開體制後,困難撲面而來。原先在六院,傅一山整天忙得像個陀螺,看病、做科研、帶學生,大多數時間幾乎泡在手術室裏,一週五六十台手術,還要面對各種複雜的人事關係。離開體制後,傅一山突然成為一個閒人,一個月只有一台手術。這樣的困難整整持續了八個月。傅一山有些始料未及,“老病人找不到我,在新的平臺很多病人不了解我。”
從零開始,傅一山決定做一個讓病人感動的醫生,真正靠醫療技術讓病人重新認識自己:病人預約門診時間後到了就能看病,在門診與醫生細緻交談30分鐘,按需要隨時進行相關檢查,預約手術時間。醫生可以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用上最適合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無論是技術還是服務方面,在每個細節樹立自己的口碑,讓患者就醫更順暢、更安全。傅一山説:“完全是用服務患者的能力和實力去説話。”現在,傅一山又開始忙碌了,一個月有十幾臺手術。每天在不同醫院門診、不同醫院手術。
病人鼓勵下組建醫生集團
在功成名就時為什麼選擇離開?做了28年醫生的章建全更是讓所有人驚訝,做了14年長征醫院超聲科主任後,去年3月他也選擇了離開體制,卸任科主任後,宣佈成立章建全超微創醫療集團。章建全選擇創立醫生集團的決定來自於病人,“我諮詢了20個老病人,沒想到病人的回答出奇一致,醫生只要為了病人,病人都會找到你。”
在病人的鼓勵下,章建全開始認真思考,“我的技術潛力很大,是用超聲技術做微創治療,可以治療70多種疾病。走出去也許可以迎來醫生事業的第二個高峰。”但是章建全更多的是糾結,原先的生活很安逸,一旦出去生活會不會發生斷崖式困難?
離開體制,創立醫生集團後,章建全發現現實比想像中的好很多。現在章建全的病人很多,每個月50-60台手術,包括超微創治療甲狀腺腫瘤、淋巴結腫瘤、乳腺腫瘤、甲狀旁腺腫瘤等。至於收入,章建全稱,現在的收入完全陽光化,比以前更好。
把每一例患者都當做第一例患者。讓章建全覺得變化最大的是有時間面對病人,“以前在三甲醫院看病和病人交流5分鐘已經很奢侈。到了國際醫學中心以後醫院明確規定,門診時間不低於20分鐘,否則就不合格。”和病人有了充分交流時間後,章建全發現,客觀檢查以外,有很多發現不了的隱藏問題,醫生和患者之間深入對話,還能對既往心理創傷進行疏導。
醫院希望打造“理想國”
自由執業本來是國際主流模式,醫生可以選擇自己開診所或者在醫院裏執業,以市場的力量來參與醫療領域的資源配置。
越來越多的業內大牌正在走出三甲公立醫院。戲稱也曾當過“飛刀醫生”的郭輝教授,曾是仁濟醫院醫生,擔任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34歲就成為教授,其癲癇外科手術數量居上海第一。2011年,他徹底從體制內“出走”創業。2012年底,張強在微博上宣佈:“在2013年離開體制執業,要為中國善良優秀的醫生們尋找一條新路。”隨後,創立了張強外科專科醫生集團。辭職前是華山醫院腦血管介入組組長,從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的“國家隊”辭職,宋冬雷成立了醫生集團。
為了給越來越多的醫生創造好的自由執業環境,在被稱為“上海醫改試驗田”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試驗力度進一步加大,首次對外開放股權,希望打造“醫生理想國”,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院長黃翼然解釋説,國際醫學中心是一個平臺型醫院,作為平臺型醫院需要很多人才來入駐,幫助醫院發展。合夥人醫生和醫院利益捆綁在一起,會幫助醫院發展。據介紹,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成立三年,通過試點醫生多點執業,吸引不同醫院名醫大家、醫療團隊前往工作,讓患者能夠集中享受來自全市的優質醫療資源。
[新聞釋疑]
術後病人誰來照顧?
很多人疑惑,醫生多點執業後,特別是外科醫生,手術後病人住在不同醫院,多點執業醫生如何照顧?傅一山説,自己有個計劃表,三天內至少會去看手術後病人一次。而每家醫院都給他配了一個醫療助理,協助他一起管好病人。
目前很多高端醫療機構都會為醫生集團以及多點執業的醫生提供一整套完善的配套醫療服務,並提供專科護士、麻醉醫生以及醫療助理。至於在不同的醫院手術,醫療器械、手術條件、用藥是否能對接?傅一山稱,會開出一個清單,合作前事先和各家醫院約定配備。
出現醫療糾紛誰負責?
離開體制的多點執業醫生不隸屬於任何一家醫院,出現了醫療糾紛後怎麼辦?章建全透露,出現醫療問題後,病人首先和醫療機構處理。在內部,醫院再和醫生細分醫療責任。
為了解決醫生多點執業帶來的醫療和法律風險,多家高端醫療機構為所有加盟的醫生購買商業醫療事故險,並據此成立了專業風險管控團隊,解除醫生“走出去”後可能會有的各種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