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鄭鈞天、岑志連、杜康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據中原地産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發佈租賃新政策的城市已超50個,包括國家確定的12個租賃試點城市。各地陸續出臺的扶持政策吸引各類市場主體競逐。伴隨高中低端多元化産品的持續入市,租賃市場的供求關係以及各方心態已開始發生變化,租金可議價的空間擴大,租戶的選擇日漸增多。
鼓勵租賃企業做“大” 金融支持也很給力
從各地出臺的政策看,培育和發展專業化房屋租賃企業已成共識,也就是企業要做得夠“大”。一些城市為加大對住房租賃企業支持力度,在金融支持方面也很給力,以緩解租賃機構“融資難”。
——鼓勵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化、規模化發展。
瀋陽提出,開展住房租賃業務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可享受降低商品房預售許可門檻、降低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比例等鼓勵政策;合肥、廈門和鄭州均表示支持房屋租賃企業通過合併重組做大做強;杭州和成都表示,將扶持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
不少城市明確提出培育規模企業的量化目標。如杭州提出,選擇15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品牌的住房租賃企業作為專業化住房租賃試點。成都和瀋陽均提出,力爭到2020年,培育和發展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不低於50家。
——加大對住房租賃企業的金融支持。
上海、杭州和武漢提出推進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政策;成都和杭州提出支持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發行債券、票據、不動産證券化産品等服務。
近日,首單央企租賃住房類REITs産品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審議通過。中信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也陸續宣佈給予住房租賃金融支持。
租賃市場成“藍海” 開發商、機構大舉涌入
房地産開發商、仲介機構、物業服務機構、國有租賃公司、互聯網企業……各地陸續出臺的扶持政策,引得等各類企業競逐租賃“藍海”。
目前不少房地産開發企業正從單一的開發銷售向租售並舉模式轉變。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全國排名前30位的開發商中,已有60%以上開始佈局長租公寓市場,旭輝領寓、龍湖冠寓、萬科泊寓等已形成一定規模。如,龍湖冠寓10月在上海宣佈開業9家門店。龍湖集團副總裁兼冠寓公司CEO韓石表示,龍湖冠寓2017年將在全國佈局16個一二線城市,預計開業房量逾1.5萬間。
一些房地産開發企業將新建商品房項目中長期持有的部分房源用於市場租賃。上海龍湖總經理溫介邦透露,目前在上海獲得的20個項目中,有6個是上海龍湖自持的物業項目。
旭輝領寓提出5年內集中式公寓數量將超過20萬間;萬科則計劃年內在全國佈局10萬間長租公寓……
龍頭房屋仲介也開始拓展租賃業務。我愛我家旗下長租公寓品牌“相寓”,房源從10萬套增長至16萬套。鏈家旗下“自如”的房源管理規模也已突破40萬間,年租金收入約90億元。
或“零溢價”拿地,或與長租公寓運營企業合作開發,作為新生力量的國有租賃企業也加入了這個市場;阿裡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則利用大數據優勢,與地方政府合作開發官方租賃平臺,探索“信用租房”。
長租公寓持續入市 租戶更挑剔選擇更多元
市場主體的增加,促進了長租公寓的持續供應,租戶的選擇也日益多元;住宅銷售市場“走低”,也使得存量房源“由售轉租”,這一系列變化正在改變市場各方的心態。
上海房屋租賃指數辦公室調查發現,上海住房租賃市場開始呈現分化。部分區域的待租房源明顯高於新增需求,不少傳統民房出現降價續約的現象,而中高端需求熱點則逐漸轉移至長租公寓。
中原地産數據顯示,上海中高端租賃房源的平均成交週期由2周延長至1個月,不少房東主動降租金5%以上。“業主心態的轉變帶來了租賃市場房源供應的增加,從而緩解了市場的供需矛盾,平抑了租金價格。”旭輝領寓國際副總裁高傑説。
一邊是市場供應增加,另一邊租戶的眼光也開始變得更挑剔。記者走訪發現,新增租客中除了暫緩購房者外,也有追求租賃消費升級的人群。
“雖然租金高了點,但長租公寓配有安保系統、專職管家、保潔、家居維護、代收快遞等服務,還有定期的休閒娛樂文化活動”,租住上海柚米國際社區的自由投資人張君朝説,“這是傳統民宅提供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