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今年已有60余家上市公司就控股股東控股權轉讓事宜發佈公告。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髮現,與去年“炒殼”行情下的高溢價相比,目前股權轉讓的溢價幅度大大降低。同時,由於對價格預期不同,價格難以談攏、控股股東控股權轉讓終止的現象也頻有發生。
溢價大幅降低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60余家上市公司就控股股東控股權轉讓事宜發佈公告。不過,與往年相比,今年股權轉讓的溢價幅度一般都在100%以下的水準,高溢價的現象較少。
如今年10月,揚子新材發控股股東勤碩來投資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3.47%的股權轉讓給南寧頤然,交易對價10.43元/股,較停牌前公司最新股價8.28元溢價26%。而9月份中迪金控入主綿石投資,佳兆業獲得明家聯合的控制權,兩起協議轉讓溢價率分別約為40%、42%。
溢價率降低在棟樑新材的兩次股權轉讓中體現的較為明顯。2017年6月28日,棟樑新材公司公告控股股東陸志寶擬將持有的2247萬股棟樑新材股份轉讓給萬邦德,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9.44%。交易雙方確定每股價格為32.04元,總計7.2億元,棟樑新材停牌前價格為每股19.94元,溢價近61%。而在2016年3月,陸志寶第一次將其持有的棟樑新材2247萬股股份轉讓給萬邦德集團時,轉讓價32.49元/股,總金額為7.3億元,彼時棟樑新材停牌前價格僅為10.02元/股,當時的溢價率高達220%。
分析人士指出,對比2016年底時股權轉讓平均溢價為市值的一至兩倍,現在股權轉讓平均溢價為市值50%左右。加上今年以來中小創市值一再縮水,股權轉讓溢價率大幅降低。而對於“降價”原因,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炒“殼”降溫,二級市場上“殼”市值的定價邏輯開始發生變化。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殼資源估值處於下降通道,溢價率降低不足為奇。
轉讓終止案例增多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控股股東股權轉讓事宜終止。南風股份10月27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暨實控人原計劃協議轉讓部分公司股權,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但因各方未能就交易的具體條件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籌劃此次重大事項。恒天海龍10月20日公告,因公司控股股東興樂集團與潛在投資者就轉讓價格等事宜無法達成一致,本次股權轉讓終止。
海立股份8月4日曾公告控股股東宣佈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方式協議轉讓公司全部股權,但僅半個月後就終止轉讓事宜,原因是“海立股份經營業績趨於改善,此時轉讓上市公司控股權,是對國有資産的低估,存在國有資産流失和國有資産賤賣的嫌疑。”9月5日,長航鳳凰控股權轉讓宣告終止,其公告稱此次轉讓終止的主要障礙為清償協議條款談不攏。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陳欣指出,股權轉讓的目的往往是借殼,而由於監管政策的收緊,買方受讓後的操作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賣方對於價格又有一定的要求,終止往往是由於雙方價格難以談攏。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期IPO被否案例的增多,手中有“殼”的控股方對於“殼”價的預期又起,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近期控股權轉讓終止案例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