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出院 滬郊區白內障老人治療不愁

2017-11-09 10:39:27|來源:新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專家動手術當天就出院 滬郊區白內障老人治療不愁

  

【熱點新聞】當天出院 滬郊區白內障老人治療不愁

圖説:上海市眼防中心醫生深入郊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老年人進行視力檢查和診治。醫院供圖

  家住嘉定區的86歲樊老伯近幾年深受白內障的困擾,但由於要照顧長期臥床的老伴,家裏離不開人,他不敢住院手術,後期視力急劇下降,甚至連路都走不穩。日前,得益於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與社區醫院的“分級診療”和“日間手術”的組合模式,樊老伯的顧慮打消了,當天手術當天出院,手術解決了多年的白內障,只一個晚上就又迎來了光明和清晰的世界。

  一拖再拖的嚴重白內障 24小時重見清晰

  早在三十多年前,從事技術工作的樊老伯就在體檢中查出白內障,當時並無症狀,也無需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感到視力下降,尤其是最近三四年,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每到晚上燈光反光強烈,令其無法出門,後來連路也走不穩,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視力越差,越擔心失明,但即便這樣,樊老伯也有顧忌,不敢手術。一方面是思想上怕手術,另一方面他要照顧家裏臥床的老伴,“我諮詢過一些醫院和醫生,如果開刀,就要住院幾天,可家裏我又走不開”。於是樊老伯的白內障病情一拖再拖。

  “樊伯,您的眼睛不能再拖了,一定要開刀!”今年5月,樊老伯到所在的馬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眼睛,當天來此坐診的上海市眼防中心郭醫生十分著急地告訴樊老伯,並給出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了解到老人的顧慮,郭醫生反復勸説:“我們接您去手術,當天去當天就回家,還是專家給您手術。”最終樊老伯被説服了。

  手術當天一早,上海市眼防中心的車接樊老伯和其他幾位需要手術治療的居民到了醫院,由眼科副主任醫師羅勤親自手術。經過術後觀察和休息,下午3點,樊老伯乘車返家。考慮到樊老伯家裏的特殊情況,第二天一早眼防中心的醫生又專程來到馬陸,為老人復查。“手術非常成功,樊伯放心吧。”眼前重新清晰起來,老人欣慰地笑了。

  不久,樊老伯的另一隻眼睛也順利手術,術後有醫生定期為其隨訪做檢查。如今手術已經過去四五個月,眼底復查一切正常。自己受益,老人又推著許久未出門的老伴找眼防中心的醫生檢查,“看眼睛,我們信得你們”。

  “分級診療”+“日間手術”省時省力打消顧慮

  樊老伯的順利手術,正是得益於上海眼防中心將社區“分級診療”和“日間手術”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模式,二者相互融通,優勢發揮最大化,更好為社區居民患者服務。

  眼防中心眼科副主任醫師羅勤表示,白內障多見於50歲以上,且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多,80歲以上幾乎100%患有白內障。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最有效方法。“在上海的一些郊區,仍有部分老人對白內障不了解、不重視,有的則受限于交通不便,沒有就醫。”羅勤介紹説,他們目前已與松江、青浦、寶山、嘉定四區八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分級診療”機制,提供專業眼科診療服務,每個月有一名專科醫生前往坐診。定期對社區低視力老年人開展義診篩查,通過“雙向轉診”的方式,集中收治社區醫院病例。

  24小時出入院的“日間手術”模式,也令郊區老人放心和滿意。市眼防中心採取集中收、集中治的模式,針對一些偏遠社區路途不便的患者,他們還統一安排車輛免費接送,幫助他們解決了出行不便的問題。同時為其開通了檢查綠色通道,患者當天住院當天即可做手術,大大縮短了患者等待看病的時間。

  當“日間手術”患者出院後,第一天市眼防中心會安排指定醫生前往社區醫院對患者進行復查,與社區醫生及時溝通並做好相應記錄;一般情況下,復查第一週內不少於2次,第二周不少於1次,2周後視患者情況而定。對術後恢復良好的患者,再次做好術後宣教直至康復為止;對術後出現嚴重並發癥需要住院診療的患者,為其開通綠色通道轉入院。

  “日間手術”的出現,不僅幫助患者節省了就醫時間,還讓患者節省了開支,對於跨地區治療的患者來説,無不是個福音。作為上海市首批“日間手術”市級試點醫院之一,自2006年來,眼防中心已成功為上萬名眼疾病患者實施了“日間手術”。

  為了重點做好社區老人眼健康的體檢和篩查,上海市眼防中心組建了一支由20余名眼科醫生、驗光師、護士組成的專業志願服務團隊。他們進社區開展義診,為社區老人提供眼健康體檢、篩查、配鏡等服務。兩年來,該團隊共開展健康講座362場,培訓學校衛生老師500余人次,社區醫生500余人次,為5萬餘名社區老人提供義診服務,為600多名老人免費實施白內障手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