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路:傳統商戶紛紛搭上電商快車

2017-11-10 09:09:5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記者探訪七浦路:傳統商戶紛紛搭上電商快車

  “如果不是及時轉型,我也許早就放棄這家店了。現在看看,‘雙11’帶來的其實是機會。”這是七浦路興旺國際商廈中懶狐狸童裝批發店老闆娘黃舉花的話。記者見到她時,她正指揮店裏的兩個小工將第二天要快遞的訂單稱重,丈夫則在櫃檯上盤點當天的營業額。看到記者來了,丈夫接過黃舉花的手機,繼續和對方交流訂單細節。

  “雙11”也是他們的盛宴

  黃舉花説,這種忙碌的狀態已持續兩個多月了。從9月開始,他們夫婦倆、門店小工,還有設在外地的工廠,都已開足馬力為“雙11”備貨。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他們小店的“雙11”訂單額可達80萬元,比去年增長30%,差不多是全年營業額的60%。

  這個成績在兩年前是不敢想的。“那個時候,電商勢頭正猛,七浦路的商戶受到的衝擊挺大,批發生意沒有起色,零售生意更糟糕。後來我想,既然人家可以在網上把生意做大,我為什麼不可以?”黃舉花坦言,電商以及他們帶來的“雙11”對實體商戶有衝擊,但也讓大家看到互聯網的影響力。如今,七浦路上利用互聯網做大生意的商戶越來越多,“雙11”也是他們的盛宴。黃舉花只是參與者之一。

  1991年出生的王寬,是七浦路豪浦服裝城裏一家保安服專賣店的“少東家”。他經營的“慕邦”品牌是父母創辦的,父母覺得王寬做的事情他們看不懂。當年做生意早出晚歸,不是在店裏,就是在工廠,但王寬很少到處奔波,總固定在一個地方,對著一台電腦點點戳戳。誰料到,這個總坐在電腦前的90後“少東家”,只用了7年時間就把店裏的銷售額做到2000萬元,上海本地排名靠前的保安制服公司都成為“慕邦”的客戶。其中的奧秘就在網上,2010年,王寬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

  “別的産品可以通過‘雙11’大賣,保安服為什麼不行?”王寬説,上網開店是覺得原先的生意局限性太大,最多只能賣到上海周邊地區,網上開店後,發現互聯網為父輩經營多年的小店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市場的大門。

  新金融産品助力小微商家

  在七浦路市場,黃舉花、王寬這樣同時設有實體店和網店的商戶不在少數。“雙11”前的七浦路市場,不僅能看到一批又一批打包好的商品準備發往全國各地,更能看到商戶們在電腦前的忙碌。

  上網,只是這些商戶轉型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他們善於把握互聯網潮流中誕生的新事物。2015年開始上網做生意後,黃舉花的生意有了起色,但流動資金出現一些問題。她找傳統金融機構貸款,發現需要抵押擔保,自己又拿不出合適的抵押物。這時,1688上客服提醒她,以她的資質可以申請網商銀行信用貸款。“當時來了個信貸專員,考察了門店和倉庫,讓我提供一些簡單的證明,3天后就拿到20萬元貸款,非常意外。”她用這筆錢完成了小店的擴張。

  頭腦靈活的王寬也看中新金融産品。他研究了各家互聯網銀行提供的新金融服務,先是利用網店交易信用記錄嘗試信用貸,之後又嘗試了訂單貸款。“流動資金很重要,通常做服裝生意的回款週期很長,如今能用訂單貸款,等於解決了我們最大的難題。”

  來自安徽的朱永超2006年剛來七浦路市場打工時,主要在倉庫裏打包、裝貨。去年,他註冊了“梵古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從原先的二手批發商變成自己設計、生産産品的供應商。“新品牌的款式、出貨時間都由自己説了算,對産品的控制權更大了,也更能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産品。”朱永超説,品牌的主要消費群體是愛嘗新的90後及00後,如果不是自己打品牌、設計生産,很難滿足這種市場需求。現在,通過自有品牌解決設計和生産問題,通過新金融産品解決資金問題,再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打通了産品生産銷售的上下游,如魚得水,不怕生意做不大。

  越來越多參與“雙11”的小微商家或個體戶,都選擇用新金融産品助力自身發展。來自螞蟻金服的數據顯示,七浦路地區使用支付寶收錢碼的商家超過8000家,其中超過十分之一的商家使用過網商貸。網商銀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9月,來自天貓、淘寶平臺商家的貸款用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33%,貸款總額同比增加6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