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帶一路”盛開國際藝術節之花

2017-11-20 10:29:1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讓“一帶一路”盛開國際藝術節之花——為“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點讚

  “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是沿著“一帶一路”所鋪展的國際交流之花,也是推動國際藝術節合作的強勁動力軸。它把握住“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藝術節的多樣性,支持它們在弘揚特色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催生出大量的文化藝術新業態,也為更多的有識之士提供了創新、創作、創造的機會

  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于11月19日圓滿閉幕。今年藝術節期間,“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正式成立,這是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建設在推進民心相通、人文合作方面的一個重大收穫,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由一百多個絲綢之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藝術節共同成立的國際藝術節聯盟,也是上海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程中,推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所發揮的動力引擎和核心樞紐作用。

  民心相通的藝術紐帶

  “萬丈高樓,平地而起;九層高臺,壘于層土”。“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在上海的首創與成立,經歷了不平凡的探索歷程。早在2015年第十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論壇期間,來自18個國家的22個藝術節和藝術機構代表,就共同發佈了“一帶一路”藝術節合作倡議,提出以“多樣、合作、促進、示範”為宗旨,成立“一帶一路”藝術節合作發展網絡,讓“一帶一路”沿線及全球的優秀藝術節攜起手來,根據聯合國倡導的文化多樣性的主張,傳承與創新各國的優秀文化藝術,通過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而創造更豐富的藝術成果。

  兩年多來,這一首創性的國際藝術合作工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從經濟增長最活躍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到印度洋周邊古老而年輕的城鎮,再到地中海沿岸歷史悠久的藝術節慶,目前已經有32個國家的124個藝術節和機構加入該聯盟。它成為眾望所歸、民心相通的共同紐帶,也成為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藝術盛舉。

  長藤結瓜的豐富形態

  “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是沿著“一帶一路”所鋪展的國際交流之花,也是推動國際藝術節合作的強勁動力軸。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貿易合作等領域涌現了一批新興業態。而“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對此的獨特貢獻在於:它把握住“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藝術節的多樣性,支持它們在弘揚特色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如珍珠成串、長藤結瓜一般催生出大量的文化藝術新業態,也為更多的有識之士提供了創新、創作、創造的機會。

  國際藝術節展演活動,是其中精彩的重點板塊。歷史上的每一項傑出藝術成果,都是以相互的借鑒和廣泛的交流作為基礎而誕生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積極推動了各個藝術節精彩節目的展演。如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就展演了45台劇目,包括境外25台、境內20台;舉辦以色列文化周和貴州文化周兩個文化周;舉辦10項藝術展覽和“藝術天空”46台94場活動等,全方位呈現了“一帶一路”的人文風貌和藝術魅力。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是培育新銳人才的一項創舉。一個具有國際權威性的藝術節聯盟,必然有著眼未來的遠大胸襟和關愛青年的拳拳之心,以此來激發可持續發展的活力。該聯盟發揮創新引擎的作用,獎掖新秀、鼓勵交融,為青年藝術家提供資金、技術、演出等多方面支持,實現委約作品在盟友間巡演,舉薦各國優秀藝術人才和新創作品登上更廣闊的舞臺。

  與時俱進的合作機制

  “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是感應時代潮流,推動與時俱進,建立各種合作機制的排頭兵。隨著科技進步、人文交流、文化貿易、數字網絡等的發展,該聯盟感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人民對優秀文化成果的迫切需求,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合作機制:

  建立聯盟秘書處、專家諮詢委員會及大數據庫,開通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實現盟友間信息的定期更新與共享,通過線上線下平臺進行宣傳、甄選和發佈,促進盟友間的互通互鑒、互相了解;設計和提出富有前瞻性的藝術節論壇主題,如以“有效連接,創新驅動”為主題的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主旨論壇“一帶一路”國際藝術節發展論壇,邀集各國專家探索國際藝術節的創新趨勢,以便為公眾創造更為豐富的人文價值;推動藝術界、科技界、媒體界的跨界合作,舉辦VR、AR等前沿技術融入演藝和視聽藝術的專場研討等,推動文化遺産的傳承和創新,讓藝術節聯盟成為推廣藝術、科技、媒體等融合創新成果的大秀場。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順應“一帶一路”發展的歷史潮流,“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必將為推動各國藝術節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更澎湃的正能量。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