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李福強:捧著火熱愛心 救助一路前行

2017-11-27 09:44:31|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李福強:捧著火熱愛心 救助一路前行

  零點後的上海,是什麼樣?或許,上海市楊浦區救助管理站站長李福強最具發言權。在諸多需要24小時值守的崗位中,救助站的工作也是其中之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圖片説明:深夜巡查救助流浪露宿人員(楊浦區救助站提供)

  自1994年接觸救助工作以來,李福強在救助管理戰線上一路前行,一幹就是23年。他用心做好救助服務,他關注困境兒童成長,他促成流浪露宿人員一家團聚,他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但他説,事情做得再多,都只是份內事。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救助站引來家人團聚

  上世紀末,我國對於外來流浪露宿人員的處理還只停留在強制收容遣送的階段。2003年,李福強所在的上海楊浦區收容遣送站正式更名為楊浦區救助管理站,這意味著強制收容遣送轉變為人性化救助。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學習,李福強逐漸轉變工作理念和思路,把工作重心轉變到“服務者”的角色上來,對外來流浪乞討人員實行“自願救助”。

  救助管理站每天面對形形色色各式人群,大多為弱勢群體,他們多多少少有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但很多流浪露宿人員不願進站接受救助,覺得在外面流浪比較自由。即便如此,當寒冬和酷暑來臨之際,李福強還是會反復叮囑工作人員,在救助巡查車上備足禦寒的棉被、大衣、防暑降溫的清涼油和水等等。他總説:“救助是為每一位受助者做好服務,即使對象不願意到站裏接受救助,我們送去一份溫暖和一絲清涼,也是好的。”

  每到極端天氣,李福強總要帶領工作人員一起熬夜巡邏,橋洞、綠化帶等流浪乞討人員經常過夜的地方,他都非常熟悉,一一查看,勸導每一位流浪露宿人員進站接受救助。

  露宿人員王旭龍,長期流浪,因為沒有身份證,只能靠打零工度日。三年時間裏,每每碰到極端天氣,李福強都會想盡辦法勸説王旭龍進站接受救助,哪怕住幾日,吃幾頓飯。

  今年春節,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欄目到楊浦救助管理站拍攝,楊浦救助站幫助王旭龍的事經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後的當天晚上,王旭龍的表妹就打電話到救助站,聯繫到李福強。原來,王旭龍出走三年杳無音訊,家人都以為他已經不在了。經過李福強的努力,楊浦區救助管理站內上演了父子重逢的一幕。説到未來的打算,王旭龍説:“李站長説給我推薦一份工作,我這次一定好好幹,自食其力。”

  把欲自殺的流浪兒“送”上了大學

  2008年,擔任楊浦區救助管理站站長的李福強,率先在全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專業社工入站對受助人員開展服務。

  來自山東的小王(化名),遭受到比較嚴重的家庭變故,千里迢迢來到上海,是為了看一眼夢寐以求的復旦大學和外灘,之後準備自殺。

  救助站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説服小王打消了自殺念頭,順利把小王送回了家。救助站仍然關注他的情況,救助站對接小王的社工幾乎每月與小王通訊,一直關注小王的成長,並在小王考上大學後,繼續為其提供幫助,小王也表示,畢業後會選擇社工類的工作,把自己受過的救助,回饋給社會。

  而小張,在被送往外婆家後不到一個月時間裏,就去往杭州,繼續他父親生前的營生,並未獲得很好的成長。

  李福強説,做好救助工作,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我們必須抱著一顆真正的愛心去做好救助工作。

  2011年,楊浦區救助管理站先後成立困境兒童救助保護中心、反家庭暴力庇護救助中心和應急救災保護中心,功能逐步向多方位擴展,救助服務更加人性化、本土化和專業化。

  李福強一直把困境兒童服務作為全站的重點工作之一。他提出“站內救助”和“站外寄養”的困境兒童救助模式,對所有寄養家庭都要求站內社工進行評估和考察,做到對每一個孩子負責。

  做了23年救助工作的李福強,不忘初心,捧著一顆火熱的愛心,擔著神聖的社會責任,孜孜不倦地繼續前行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