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上市銀行估值回升明顯 險資出手“買買買”

2017-12-01 09:15:22|來源:證券時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伴隨著宏觀經濟形勢企穩,銀行股基本面得到改善,部分銀行經營狀況和資産品質的穩步向好,傳導到市場上,銀行“龍頭股”出現了良好的溢價效應,引起投資者關注,今年股價漲逾30%的工商銀行H股就遭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集團”)的“買買買”模式。

  不過儘管銀行股今年迎來估值修復行情,但對應著基本面強弱,個股表現分化。且部分銀行由於資産品質差異、限售解禁等影響,二級市場走勢出現分化。

  銀行股估值修復

  隨著銀行業ROE(凈資産收益率)回升,部分銀行股的估值也在不斷向上突破,創下歷史新高。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了A股25家上市銀行的動態PB(市凈率)值、PE(市盈率)值及同期對比增幅發現,國有五大行中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PB、PE同比去年均大幅提升;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動態PB同比增幅達到42.67%和29.25%;動態PE同比增幅高達39.76%和42.57%。

  華泰券商金融業分析團隊認為,今年銀行業展開估值修復行情,一方面是,宏觀經濟形勢企穩,既緩釋銀行資産品質壓力,也為銀行貸款擴張創造充裕需求;另一方面,從行業角度看,撥備計提減少帶動凈利潤率回升,綜合化經營推動資産週轉率上漲,穩步去杠桿使杠桿率平穩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銀行股更多由基本面驅動,對應著基本面強弱,傳導到市場上,個股表現分化。比如民生銀行,受同業資産監管影響,今年以來同業資産規模收縮,PB同比下跌。同比去年,動態PB跌幅排名靠前的七名均為區域性城商行,分別是貴陽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江蘇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

  這之中,儘管部分銀行資産品質有所好轉,但由於業績增長未達預期、或快速擴張加大風險,再加上迎來限售解禁,如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吳江銀行、上海銀行等均出現短期內股價臨壓、曾遇大宗減持。

  工行H股月內遭四度增持

  據港交所11月27日披露,11月21日,平安集團買入7761萬股工商銀行H股,而這已經是平安集團月內四度增持工行港股。在早前,11月1日,平安集團買入7537.8萬股;11月2日,平安人壽買入6558.9萬股;11月6日,平安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平安資管買入7645.6萬股,以平均價格計算,平安集團月內四次斥資共約17.58億港元。至此,平安集團目前已持有約合69.47億股工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達到8%。

  儘管在今年二季度,平安集團在A股市場減持了旗下平安人壽的普通保險産品所持有的工商銀行5.91億股,三季度持有37.31億股,持股比例降至1.05%。但截至目前,平安集團及其子公司已持有工商銀行A+H股共計約106.78億股,持股比例約為3%,躋身第三大股東。

  工商銀行股份被不斷增持的背景是,伴隨著宏觀經濟的改善,工商銀行經營狀況和資産品質的穩步向好,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358億元,同比增3.5%;實現歸母公司凈利潤2280億元,同比增2.3%;營收端逐季改善;今年三季度不良率1.56%,季度環比下降0.01%;今年9月實現撥備前營業利潤3804億元,同比增7.9%,相比半年報披露的7.6%穩步提升,與此同時,今年三季度工行撥備覆蓋率季度環比增2.6%至148.4%。表現在股票市場上,年初至今,工商銀行A股股價漲幅達到34%,H股股價漲幅32%。

  事實上,不僅僅工商銀行,從財務數據看,多家銀行不良質押率和撥備計提的壓力持續下降或得到緩解,銀行的資産品質步入持續改善通道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