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族”書寫拓寬文學表現空間

2017-12-01 09:43:0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塑造出來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這個“金句”被許多學者援用,引發出不曾停歇的追問:女性究竟應該如何掌握命運、活出自我?最近,不少女作家借助“她”視角的小説引進出版,包括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三部《離開的,留下的》、美國作家瑪麗蓮·弗倫奇《醒來的女性》、安·泰勒《凱特的選擇》《呼吸課》等,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新版即將推出,無不聚焦書寫了女人一生中有關成長、友誼、愛情、掙脫刻板印象等話題,贏得廣泛關注。

  在評論界看來,這批作品呈現不同女人的生活現狀與奮鬥歷程,女作家筆下的女性經驗和心理起伏全方位敞開,細膩的“她一族”豐富面貌躍然紙上。

  不刻意書寫宏大題材,敏銳捕捉“日常褶皺”

  有書評人發現,不少女性題材作品並不刻意書寫宏大題材,而是更多地從身邊日常故事切入,以女性特有的敏銳筆觸,撫平日常的褶皺。

  其中,“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對女性命運犀利真實的剖析而掀起閱讀熱潮,在全球銷售已近千萬冊,僅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德文版上市三個月就突破了20萬冊。四部曲之《離開的,留下的》中譯本日前由上海九久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小説描述了那不勒斯社區女孩埃萊娜和莉拉,邁入躁動不安又緊密相依的中年,這場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友誼在付出和奪取之間遊走,兩名女主人公展開了劍拔弩張的隱秘競爭。小説極具張力地探索了女性之間相互交托的情誼,以作家埃萊娜為主角的紀錄片《費蘭特熱》今年在意大利首映,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也已開拍。

  可以説,女性的生命體驗和慾望表達正愈發突出,這不斷開拓了文學表現的空間,呈現出新的審美效果。就拿人們司空見慣的婚姻主題來説,安·泰勒正是個中老手。她的小説《呼吸課》將取景框對準女人在婚姻、家庭倫理中的具體處境,以極其簡凈的筆調揭開了一個家庭的幕布,讓讀者一窺主婦看似平靜瑣碎生活下的波瀾。作者巧妙地把夫妻平凡一生的眾多細節鑲嵌在一天的各個行程中,女主角瑪吉用一天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家庭的前世今生。現實和回憶巧妙交織,自然不露痕跡,體現了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

  安·泰勒坦承,完全幸福的結局很少存在,現實往往有酸有甜:更多時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彼此磨合,努力走下去。她以聰明又充滿同情的口吻,讓筆下角色邁出桎梏,勇敢去愛。而她另一部引進出版的小説《凱特的選擇》,除了向莎士比亞名篇《馴悍記》致敬,改寫中還帶有些簡·奧斯汀的味道———在這部令人歡愉的浪漫喜劇中,沒有誰需要馴服誰,在愛情裏,找到欣賞你獨特之處的另一半就好了。

  幾十年前的經典作品再度升溫,予人警示和啟發

  身處不同時代,女人的真實處境、肩負的期待、外界的評價,有哪些變化嗎?一些三四十年前創作或首版的女性視角經典小説,話題熱度不減,近期再度牽引眾人目光。

  比如,根據阿特伍德30多年前創作的小説《使女的故事》同名改編的美劇,今年一口氣包攬了五項艾美獎,第二季將於明年4月播出。從熒屏火到不同國家暢銷書榜單,人們發現,《使女的故事》對於女性在漫長社會演變中的使命與困境的剖析,如今看來仍具警示和啟發意義。《使女的故事》曾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後陸續改編成電影、戲劇、芭蕾舞、繪本等。小説中譯本新版補充了作者序言和多篇訪談,進一步解讀探討女性生存空間,即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

  而自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在美國出版後就引發轟動的《醒來的女性》,則是一部寫實長篇心理小説,藉由女主人公米拉的視角,寫盡她從童年到中年的人生,以及她身邊一群性格各異女性的孤獨與歡樂。這本書影響力和《第二性》不相上下,全球累計銷量2000萬冊,出版了22種語言,日前中文版由未讀引進。

  作家瑪麗蓮·弗倫奇本身就是一名“醒來的女性”,她出生成長的那個年代,美國社會鼓勵女性回歸家庭,可供女人選擇的職業非常少,最常見的就是打字員。儘管書中因聚焦社會尖銳話題而引發輿論爭議,但大多讀者每隔幾年就會重讀一遍這本讓更多人成為“醒來的女性”的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