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生詮釋“為人生而藝術”

2017-12-01 09:43:45|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近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暨捐贈巡展系列“回望雲峰———中國美術館藏趙望雲作品巡展”于上海中華藝術宮揭幕,110余件作品梳理趙望雲的中國畫創作歷程。

  趙望雲這個名字,或許大眾未必耳熟能詳。但在中國畫的發展進程中,這卻是一個如里程碑般佇立的名字。八九十年前,趙望雲已經在用自己深入民間的畫作詮釋“為人生而藝術”;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他為“長安畫派”開宗立派,門下弟子包括黃胄、方濟眾等畫壇名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評價道:“趙望雲在‘行萬里路’的直面生活中高揚源於本心的人文關懷,在‘人與天侔’的相互對應中奏響西北自然的浩然之歌。”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天回望趙望雲的藝術人生,對於引領當代美術家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的創作導向,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

  趙望雲自1932年開始連續數年深入農村寫生,在行走中以自然、平易、樸實的藝術手法捕捉和描繪了大量農村生活紀實作品,使他成為20世紀中國畫最早走向民間、直面生活的代表性畫家。20世紀40年代後,定居西安的趙望雲將藝術視角聚焦于山原雄渾壯麗、民風樸實厚道的整個大西北。新中國成立之後,趙望雲集中表現新中國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並將西北的崇山峻嶺、戈壁草原、民族生活與風土人情等皆入筆下,構成一系列蒼涼、勁健、寥廓而如“邊塞詩”的西北畫卷。

  此次巡展的作品均出自中國美術館館藏。2006年,趙望雲百年誕辰之際,他的八個子女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351幅作品。這批寶貴的捐贈,涵蓋了趙望雲從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的創作,對趙望雲一生的藝術創作構成了有序而系統的總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