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首播 豆瓣評分高達9.3分

2017-12-06 08:58:41|來源:羊城晚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梁家輝走在故宮裏 就像一幅畫”

  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央視聯合以故宮博物院為首的全國9家博物館,用綜藝、記錄、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27件國寶背後的故事。節目中,將有27位明星化身“國寶守護人”,通過扮演歷史人物的方式還原國寶的“前世傳奇”;而與這些文物有著深厚情緣的普通人,將登臺講述他們與國寶的“今生故事”。

  在首期節目中,故宮博物院攜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有“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以及“中華第一古物”石鼓震撼亮相。演員李晨、王凱、梁家輝則作為首批“國寶守護人”,現場演繹三件國寶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出生於北京的李晨對故宮感覺特別親切,他在節目中扮作宋徽宗,演繹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圖》誕生的故事。《千里江山圖》使用礦物顏料繪成,李晨在“今生故事”環節與中央美術學院馮海濤老師一起詳細介紹了其繪製過程及礦物顏料的學問。王凱則演繹了一個“任性版乾隆”,用表演加講解的方式,將中國官窯瓷器史上工藝最為複雜的各種釉彩大瓶的由來娓娓道來。

  除了李晨和王凱,在首播一集登場的“國寶守護人”還有梁家輝。他回憶起當年在故宮拍攝電影《垂簾聽政》的情形:“我每天騎自行車到故宮來,那時候幾乎沒有遊客,每一個角落我都跑遍了。”《垂簾聽政》裏的“咸豐皇帝”一角,讓梁家輝收穫了演藝生涯裏第一個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他説:“我跟故宮還是蠻有淵源的。”此次梁家輝負責守護被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的石鼓,他化身北宋政治家司馬光,講述石鼓對於中華文明的重要影響。石鼓出自陜西,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是漢字演進歷史過程的活化石。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梁家輝表示:“陜西跟香港距離很遠,陜西話和粵語的差別也很大。但是我們能夠彼此理解和認知,就是因為漢字。”

  《國家寶藏》目前在豆瓣評分高達9.3分,網友對節目內容和嘉賓表現都表示稱讚:“節目內容是無敵了,也就央視能調動這樣的陣容。”“介紹文物全都是幹貨,穿插的小短劇既好笑又不失教育意義,還能注意到那些默默為文物奉獻的普通人。”“梁家輝特別有味道,走在故宮裏簡直就是一幅畫;王凱那段小劇場最精彩,演技很好不會齣戲;李晨的臺詞表現也很好……”

  導演揭秘

  學術準確性由專家把關

  怎麼會想到將國寶題材做成這種形式的節目呢?《國家寶藏》總導演于蕾稱,內容創新正是節目最大的難點:“要怎麼表達自己的初心,又能讓大家喜歡呢?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探索節目模式。在了解文物和歷史的過程中,無數事物讓我們感到震撼和驕傲,我們希望把這種東西傳達出去,讓觀眾看到我們這個民族最燦爛、最偉大的東西。”

  節目籌備耗時兩年之久,工作人員探訪了九大博物館的每一個角落。于蕾説:“博物館會給我們提供備選名單,但我們不一定非要一級文物,而是想挑選那些背後有人文情懷、精神價值的東西。現在被選中的這些文物,都有著盪氣迴腸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它們能告訴我們,我們從哪來、為什麼以今天的方式存在、為什麼有這樣的民族性格……”

  作為一檔文博探索節目,其內容的學術準確性格外受關注。于蕾稱,所有文物的資料都會跟博物館的在館專家做詳細溝通,他們還跟北大的歷史文博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我們的成片也會拿到各大博物館去讓專家們審。比如首期故宮博物院的內容,大概一週前,我們就在故宮組織了專家看片會,經過專家嚴審之後又做了一些修訂,才最終呈現在電視螢幕上。即使這樣,也可能會有疏漏,希望大家基於我們的真心給予包容,並歡迎所有人來給我們校訂。”

  基於歷史依據加以想像

  在節目呈現上,“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兩個環節更注重故事和知識本身,戲劇性和趣味性稍顯薄弱。于蕾坦言,這樣設計的初衷就是想講好國寶背後的故事:“博物館和國寶的故事其實可以更有趣,之所以選這樣有點沉悶的角度,是想告訴大家,每一件國寶就像一個走過歷史滄桑的人,我們希望讓觀眾感受到這是一個活在我們身邊的、從古到今都有生命力的東西。”

  “前世傳奇”所演繹的文物故事,有些基於歷史依據,有些則是想像出來的。“很多文物歷史記載並不多,比如《千里江山圖》,相關的研究都來自於圖上蔡京的那一段題跋,我們的故事也是基於此進行的合理猜想。”于蕾解釋道,“我們在史料基礎上加入猜想,是因為考慮到寓教于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但我們會重視歷史客觀性和戲劇演繹之間的邊界,比如石鼓,宋史上其實並沒有司馬光跟石鼓有關係的記載,但我們調查後知道他的父親司馬池確實曾受皇帝之托尋覓石鼓,那時候司馬光大概就是七八歲的樣子,所以我們加入了司馬光砸缸的傳説,進行合理的演繹。”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節目組在“今生故事”環節找來了很多跟文物息息相關的普通人出鏡。于蕾説這也是有用意的:“我們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文物就是擺在博物館裏的,其實它們還在對當下的人們産生著影響。”此外,節目中還設計了“001號講解員”的角色,由張國立擔任。于蕾透露,她與張國立相識于2014年春晚:“他是唯一一個央視之外的主持人,而我是那一年的總撰稿,整個臺本文案、跟主持人的溝通都是由我來完成。在大半年的磨合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做《國家寶藏》的講解員,他是最合適的,無論資歷、分量還是個人能力,他都當之無愧。每次聽完他的那段引述,我們都特別有慾望想要看一下後面的故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優秀演員的魅力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