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監管進入雙罰制週期

2017-12-07 09:12:11|來源:北京商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北京商報訊(記者 崔啟斌 張弛)在合規成為年度金融業關鍵詞後,監管部門的處罰力度也進一步升級。在12月5日舉行的2017北京金融論壇暨年度北京金融業十大品牌評選上,由北商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北京金融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11月23日,銀監系統2017年共開出2467張罰單,在處罰形式中,銀監會此前提出的糾罰並重、罰沒並舉、機構人員“雙罰制”均有明顯體現。

  據北商研究院統計,截至11月23日,來自銀監會和各地銀監局網站公佈的處罰信息顯示,銀監系統2017年共披露2467張罰單,包括銀監會25張、銀監局678張、銀監分局1764張,覆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等各類銀行機構。

  按月來看,平均每月約240張,目前6月單月披露罰單數量最多,達350張。

  “由於罰單披露普遍存在滯後性,有的監管處罰目前還沒有被公示。”北商研究院副院長韓哲按已經公佈的罰單數額估算,截至11月末,銀監會系統開出的罰單合計將突破2500張,全年總罰單量將在2800張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僅今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就罰沒1.9億元,罰沒總金額達到去年全年的七成;上半年銀監會系統處罰金額接近3.4億元,超過2016年全年的2.7億元。

  在處罰形式中,銀監會此前提出的糾罰並重、罰沒並舉、機構人員“雙罰制”均有明顯體現。罰單量、價不斷上漲的背後,是年內金融業合規經營的不斷升級。2017年銀行業強監管大幕拉開,3月以來,“一行三會”的監管之劍紛紛出鞘,其中銀監會連發7份文件,直指商業銀行業務亂象。在監管政策密集出臺的同時,各級銀監部門對違規金融機構的處罰也毫不手軟。

  從違約業務類型來看,主要涉及領域包括信貸、票據、信披違規、違反審慎經營、挪用資金等幾大類,這也是近年來商業銀行頻頻見諸報端的幾大問題。

  例如票據違規操作,去年先後被捲入票據風險事件的銀行數量上升,從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到城商行無一倖免,銀行自身的風控漏洞是票據風險滋生的溫床。

  變相為樓市輸血,是銀行頻吃罰單的另一個原因。去年四季度以來,樓市迎來新一輪調控政策,監管對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查處力度也同步升級,因此挨了板子的銀行數量更遠遠超過在票據業務上“踩雷”。

  此外,銀行因貸款審核不審慎、違規發放關係貸款、以貸轉存虛增存貸規模等吃到罰單的情況也較為常見。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等業內專家看來,銀行應該是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但有時在受到一些利益驅動的情況下,銀行為了達到一定的業績,可能會擴大放貸規模,以及放鬆貸款審核等。而近年來發展較快、創新較多、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新興業務領域也受到較多處罰,除銀行自身風險管理不完善外,這類業務問題頻發也與監管規則存滯後性導致的規則不明確有關。

  不過,總體來看,本輪銀行業風險排查還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銀監系統給相關銀行開出的罰單起到了巨大的震懾作用。

  2017年度北京金融業十大品牌出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崔啟斌 張弛)12月5日,2017北京金融論壇暨年度北京金融業十大品牌評選在京揭曉。

  歷經4個月的籌備、多輪專家及行業研討、1個月的網上投票,北京銀行、京東金融、國壽財險北京分公司、嘉實基金、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招商銀行北京分行、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分行、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十家金融機構榮獲“北京金融業十大品牌”殊榮。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金融業十大品牌評選覆蓋了銀行、保險、基金、互聯網金融等多個業態,其中既有憑藉穩健經營連續三年收穫業內專家及投資者認可的北京銀行、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等,也有通過不斷創新首次登榜的招商銀行北京分行、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分行、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等。在評審委員會及參與投票留言的投資者看來,穩健與創新是當下金融業品牌塑造最為重要的兩個特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