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萬噸無人船3年有望建成

2017-12-07 09:37:5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中國造萬噸無人船3年有望建成,萬米級載人潛水器智慧布放回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4500米級深潛器“深海勇士”智慧布放回收系統。

  從無人車到無人機,大型化的無人船有哪些船型、在何時面世?6日,在世界兩大海事展會之一中國(上海)國際海事會展期間,此類消息頻出。記者從船級社、船東單位、科研院所等機構獲悉,我國在智慧船舶研發領域與北歐等領先國家並駕齊驅,不僅國內首個無人船海上試驗場剛剛開闢,中國造萬噸無人船也有望在3年內建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我國發佈的無人貨船效果圖與多部智慧船舶系列指南。

  近來,在從少人化到無人化的智慧船舶領域,世界各國激烈競爭。丹麥啟動無人船研發項目,挪威開闢無人船試驗區,荷蘭正研發利用“浮動自駕無人船”實現載人和貨運,韓國啟動“智慧航海”計劃,日本出臺大型無人駕駛船隊實施規劃。今夏,我國也相繼成立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以及無人船技術與系統聯合重點實驗室等。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李國安透露,在中國十大智慧製造成果或重大進展的評選中,涉及船舶領域的有3項入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擁有雲數據庫“衡拓雲”的長江五星豪華遊輪。

  對於全球首艘通過中英船級社認證並新發佈的38800噸智慧散貨船,專家表示“這條‘大智’輪按照智慧船舶規範仍屬於‘初級階段’”。全球最早發佈《智慧船舶規範》的中國船級社智慧船舶工作組,現身浦江之畔的中國智慧船舶輔機高峰論壇。工作組驗船師于淳向記者表示,智慧船舶的終極發展之路有4階段:從互聯互通的“採集感知”,到系統整合的“輔助決策”,再到船岸一體的“遠程控制”,最終才是自主運行的“全自動化無人駕駛”。目前,新型智慧散貨船正從第一、第二階段走向深遠,個別設備實現遠程控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更加智慧化的新一代極地科考船效果圖。

  我國智慧船舶的突破口從主力船型散貨輪開始,正進入集箱船、液貨船等新領域。據透露,正在開展的代表船型包括:工信部“智慧船舶頂層設計及部分智慧系統示範應用”——13500個標箱的集裝箱船,以及工信部“智慧船舶1.0”研發專項——30萬噸級超大型油船,兩船均計劃明年年中下水。同時,中國船級社還與海航科技物流集團牽頭,聯合了國內外6家科技單位攻關,力爭在2020年建成首艘萬噸級的無人貨物運輸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擁有智慧空調冷藏系統的“探索一號”科考船。

  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副所長桂文彬分析,“終極”智慧的無人船舶,實現船員數量少甚至沒有,需要通過各種船舶設備構成的輔機系統智慧化來完成。如科考領域,近期在我國南海完成20余次海上試驗任務的“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由704所研製的智慧甲板機械從母船進行布放和回收,在高溫高濕、風高浪急中自學習、自適應幾十種實時變化參數,由過去的“一堆人”協作,變成如今的“一個人”操縱,確保潛水器平穩安全潛入深海, “之後這套智慧裝備也有望應用於萬米級‘深海勇士’。”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探索一號”上智慧化的冰溫蔬果保鮮集裝箱。

  技術層面,無人船現階段尚有半數關鍵技術待深度開發。在近日發佈的《“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桂文彬觀察到,發展智慧船舶關鍵技術被列為未來5年我國交通領域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之一。“總體來説,環境感知技術、通信導航技術、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已較成熟,得到實際應用,但在能效控制技術、航線規劃技術、安全預警技術、自主航行技術這4項技術方面,還缺少真實環境下的驗證。”他認為,自動靠泊離岸、自主維修、自動清洗、自動更換設備部件、自我防護等同樣趨於智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