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消費趨勢正凸顯設計在未來産品研發中的作用 助推成果轉化,設計由“外衣”晉陞“靈魂”
從大學實驗室成果、歷經孵化轉化,再走向市場———這種成果轉化的“標準模式”已經變了!日前,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舉行的上海國際設計創新論壇上,來自高教界和風投界的業內人士達成一致: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正在經歷的“範式”變革中,設計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過去,設計或許只是科研成果變成産品、在邁向市場最後一步時才必須穿上的“外衣”,而未來,設計將與科技成果研發同步,是靈魂一般的存在。
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産業技術研究院戰略研究部主任張志剛在出席論壇時,分享了他的一則觀察:伴隨著産業高度複雜化,所有的技術和産品的生命週期在縮短,技術迭代越來越快。成果轉化的“標準模式”變了,産學研也必須跟著變。他分析説,高校的科技成果,在研發的過程中往往比較注重技術路徑,技術能否實現,一般是研發團隊最關心也投入最多的地方。但是,一項科研成果最終能否成為産品、走向市場———面向市場需求的這個關鍵端口,恰恰不在技術本身,也不在産業本身,而是由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需求來定義,由未來的産業來定義。“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説,設計承擔著描述、刻畫未來人類生活場景的角色。”
專家由此認為,當科技成果還在高校實驗室培育時,研發團隊成員除了要從技術層面完成技術路線圖,逐步通過轉化完成後續的産業發展路線圖外,還需借助設計,刻畫出成果的“需求路徑”。
也正因此,在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設計學科與傳統理工科融合、交叉正呈現加速之勢。例如去年,在市教委直接支持下,以同濟大學為牽頭單位,聯合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共同建設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
在此次論壇上,一些嗅覺靈敏的風投界人士從另一維度呈現了設計在未來産學研以及高校成果轉化過程中可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過去30年中,中國已從剛需消費升級轉向快速消費。今後,主流消費品市場所面對的是‘90後’‘00後’新一代年輕人。由於他們能夠便利地接觸互聯網,選擇多樣,所以也就能把消費品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對時尚消費、生活消費的要求,將達到全新的國際化階段。”有業界人士認為,這一客觀趨勢將直接凸顯設計在未來産品研發過程中的作用。而從現實情況看,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産品中,設計確實已經在研發初始階段就全面介入。
通過市場導入方式提高成果轉化效率,不少風投機構眼下也躍躍欲試。上海創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新業務總監馬俊傑介紹,去年該機構就嘗試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創新設計學院一起做跨學科設計,“讓斯坦福大學來設計未來建築的可能樣式,實際就是讓大學從創新設計角度提出不受思維定式約束的創意,然後我們迅速跟進,做進一步産業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