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2017-12-15 14:34: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林禽先生是上海書畫界家喻戶曉的大家,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先生為藝術奉獻了一輩子,正是這種執著鑄就了藝術的永恒,讓人欽佩和感動。2017年12月15日是林禽先生逝世三週年,卻依然覺得他近在眼前。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1924.2—2014.12.15)。 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林 禽,一代“牡丹王”。原名林毓銳 , 廣西貴港人。 擅長中國畫、 漫畫。1938年起自學漫畫,漫畫《城鄉差別》入選全國漫畫展覽會。水墨畫《遺傳工程》獲第一屆全國科學美術展覽會一等獎。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出版有《林禽漫畫集》、《林禽彩墨畫集》、《學習中國畫》、《林禽教畫牡丹》等。

  像林禽先生這樣一位大家,悼念文章竟如此之少,有點不正常,也有點不公平。遂約訪其生前至交好友、同僚和學生,寥寥幾筆以表紀念。筆者最後一次見林禽先生,是在他的“丹青守靜”個展上,與先生剛淺談幾句,他便被觀展客人圍攏。記得那天先生精神很好,師母全程陪著,伉儷情深。2014年的12月15日,得知先生過世的消息,非常震驚。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先生最後的遺作。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林禽先生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大藝術家的架子,待人真誠,談吐率真、幽默,而且先生也不以長者自居。林禽為人謙遜,于同道相處甚洽;于學生和朋友亦是和藹可親;藝術于他,是愛好、是習慣、是生活。

  林禽先生生前好友、上海市佛教協會理事、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外聯部主任何勝讚曰:“林禽先生一生熱愛繪畫創作和繪畫教育普及工作,有愛心,有耐心,具有優秀的藝術素質和伯樂精神,用平生所學為社會貢獻力量。”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工作照。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創作緊跟時代,人生經歷寓于筆端,讓人回味無窮。

  上海電視臺顧海東説:“我喜愛林禽先生略帶中西合璧的畫風,尤其他畫的牡丹,睹花思人,懷念先生。”

  在創作上,林禽主張品質與數量並重。他數十年如一日,勤奮不輟,對自己的創作要求很嚴格,從不自滿。他畫過公路、汽車、城鄉差別、現代化的樓房,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一個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畫家的這種表現過程是不簡單的。從他各個時期的作品加以比較,可見林禽的作品時代感很強,緊跟時代,在韻律、風味、格調上隨著時代變化,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山水作品。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著名書畫家劉奇評論稱:林禽老師是多才多藝的大家,他的作品包攬花鳥、山水、人物、動物、家禽、昆蟲等,其花鳥多姿婀娜,靈動飛揚。牡丹喜用大紅大綠大黃的手法來表現國色天香之富貴,紅而不妖、綠而不俗、黃而不媚,妍麗之色搭配相得益障,互補互助,十分得體。工筆花鳥工穩仔細,構圖嚴謹而又自然,合乎理法。林禽老師的山水畫,盡得嶺南之風貌,在結構上又規避嶺南山水之塞滿,而用色又艷麗,與常見到的諸如淺絳等設色不同,多種彩料大膽重疊,若潑若涂。即若潑彩又有別於張大千、劉海粟、謝稚柳等,有獨到之貌。即若塗色又不同於常規之法,有浸韻之感,人觀之,滿眼的多姿多彩,富麗堂皇。同時,他的部分山水用筆大膽且簡潔明快、高調淡雅、仙氣十足,似文人畫風,又非文人畫,似沒骨山水一路,都又筆觸清淅,總之他是把飽經滄桑之人生經歷表現于筆端,讓人回味無窮。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漫畫《黃賓虹像》。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此幅作品,了了數筆,把一代宗師黃賓虹表現得淋漓盡致,更難能可貴的是把黃賓虹的兩個大眼鏡框裏畫了兩幅山水畫,構思奇巧,意義深刻。林禽老師十分巧妙在告訴觀者,在黃賓虹的眼裏,沒有世俗,只有山水。這種奇特構思,非常人能得,如沒有對黃賓虹的深入研究,如何能體會虹老孤傲之品性,避俗之仙逸!(劉奇評語)

  上海思德老年書畫社常務社長胡運煥説:“林禽先生過世三年了,至今我們仍然在學習先生熱心、耐心、一絲不茍的教學態度,學習先生為人的謙遜和作品創作的專業專注。”

  林禽生前是思德書畫社的總顧問,在思德書畫社義務教學近10年培養了大批學生。林禽在思德書畫社主教牡丹花,教學過程中對牡丹花的特徵、創作調色等的講解詳細而專業。胡運煥説:“林禽是“嶺南畫派”代表人物,為人謙遜,作品色彩豐富,即精於工筆又擅長筆墨,以革命的精神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創造中國畫,即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又創制出有時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氣氛酣暢熱烈、色彩鮮艷明亮、水分淋漓、暈染柔和勻凈的現代繪畫新格局。”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工作照。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林老師教我們繪畫都是公益的,對於學生習作中的不足,總是耐心一 一給予指正。”林禽先生的學生項瓊瑤説:“林老師作為一代傳統書畫的大家,有深厚書法和繪畫功底,教學中非常推崇《芥子園畫譜》,從花鳥到山水的教學,都注重讓學生從芥子園畫稿入手,結合傳統技法講解學習臨摹的方法,到一定階段後,又詳細講解把學到的技法靈活運用到繪畫創作中,深入淺出,受益匪淺。”林禽對待學生,既嚴格,又愛護。他曾説:“學習是一步一步提高的,要紮實功底慢慢來。”他教學中一樹一石教學臨摹,一家一派講述源流。並且更要求學生要注重在品德、學問、生活等方面的修養。林禽強調學畫畫就是要“眼高手低”,他主張學畫要練眼力,從而練心練手,觀察正確,才能得心應手,這種練眼辨形的功夫,對學畫者至關重要。

  林禽先生思學並重、德藝雙馨,一生熱愛作畫長約80載,直至生命結束。精堪的繪畫技能,熱心公益教育的品德讓人欽佩。他一生淡泊, 即使聲名遠揚,卻從未在金錢上與人計較。這種特質不僅是畫面構圖的簡淡,以及畫風的率性,還有內在的、從畫家骨子裏透出的氣韻。觀其人,無世俗之氣;品其作,無諂媚之韻。一筆一乾坤,一生一匠心。(文  彭麗)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牡丹圖(部分)。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工筆花鳥。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工筆花鳥。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工筆花鳥。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作品。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山水作品。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山水作品。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山水作品。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懷念林禽先生:“丹青守靜”頌師德

  林禽創作的書法作品《天命之緣》。上海市徐悲鴻藝術研究協會 何勝 供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