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焦點丨上海法院力破“執行難”:“互聯網+”智鬥“教科書式老賴”
明明有償還能力,卻以各種理由拒絕履行生效。面對形形色色的“老賴”,有的甚至是“教科書式老賴”,亟需破解“執行難”的問題。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向執行難全面宣戰”,並要求“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今年是上海法院開展破解“執行難”工作專項行動的第二年,也是破解“執行難”的決勝之年。
上海法院系統運用“互聯網+執行”等高招,解決了許多“老大難”問題。記者今天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採訪了執行法官的一些探索實踐。
圖説:上海一中院依法對一名虛構租賃關係妨害法院執行的案外人孟某實施司法拘留。龔史偉 攝
招數一 尋找財産線索 凍結網店賬戶
在一起某體育文化公司與某國際貿易公司合同糾紛案中,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審理裁定,國際貿易公司應向體育文化公司支付70余萬美元及相應利息。但國際貿易公司沒有履行義務,體育文化公司為此向法院申請執行。
法院迅速採取措施,包括凍結了貿易公司的5個銀行賬戶,限制其法人出境等。但貿易公司還是試圖尋找各種方式拖延不還。
傳統執行手段並未奏效,“互聯網+”舉措卻一下子擊中了貿易公司的“七寸”——法官得知貿易公司在京東和淘寶上開辦了較大規模的網店,立即向相關單位核實並凍結了其電商銷售和收款賬戶。在強有力的執行攻勢面前,貿易公司如實申報了財産、提供了庫存産品清單,並將庫存産品提供給法院拍賣。
最終在執行法官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貿易公司全額履行付款義務後,法院迅速解除查封,貿易公司恢復了正常業務,案件也順利執結。
圖説:上海一中院網絡司法拍賣的17套房屋被競買人以1.368億元競得,創下該院開展網絡司法拍賣工作以來單次最高成交價格。
招數二 網絡拍賣房屋 不賤賣反溢價
司法拍賣,是法院執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式。當被執行人無力履行付款義務時,將房屋等財産司法拍賣,是最快速直接的方法。在一般人印象中,司法拍賣總是將被執行人的財産“賤賣了”,會直接導致被執行人財産的“縮水”。
但是今年以來,隨著網絡司法拍賣在各家法院的先後“試水”,因其公開、透明、高效,能夠較好維護各方當事人的權益,成為執行中處理財産的“新路子”,許多拍賣財産都能溢價賣出,賣個好價錢,促進了執行的順利解決。
今年8月,上海一中院就成功敲響了網絡拍賣房屋的“第一槌”。在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中,廣州仲裁委員會審理裁定,黎某應向謝某支付1600余萬元及其利息。因黎某未履行義務,他位於浦東新區的一處房産進入執行程式,面臨司法拍賣。
在對房地産評估後,執行法官迅速啟動相關網絡司法拍賣程式。經過前期準備,5月27日這套房子在公拍網正式開拍,起拍價3547萬餘元,經過72小時、競買99次,最終以高於起拍價近17%的價格成交,成交價高達4123萬元。
拍賣成功後,法官馬上召集申請人與被執行人雙方確認本金及利息,在扣除執行費、評估費、拍賣費等各項費用後發放執行款,並將剩餘款項退還被執行人。
在另外一起執行案件中,同樣顯示了網絡拍賣的非一般“威力”。由於一家諮詢公司在上海一中院有7套抵押房産,與浦東新區法院另案查封的名下10套房産處於同一樓層,且全部打通,每套房産失去了獨立性。
為此,法院將這17套房産一併拍賣,最終以1.3680億元成交,溢價率高達39%,創下上海一中院開展網絡司法拍賣工作以來單次成交最高價。
上海一中院副院長孫敬滬介紹,該院專門成立了“網拍辦公室”,今年拍賣的標的中,有許多高於評估價成交,“上架129件拍品,成交55件,成交額近5億元。”
圖説:上海一中院執行局趕赴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強制執行。龔史偉 攝
招數三 數據信息共享 老賴插翅難逃
在某節能管理公司與某新能源公司糾紛案中,蘇州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新能源公司應向節能管理公司支付居間費、違約金等費用共計7.3萬餘元。儘管金額並不高,但在裁決生效後,新能源公司拒不履行。
執行法官通過點對點、總對總查詢系統,查到被執行人名下有一部滬牌轎車,於是以該車為突破口展開行動,並向市公安局交警總隊車輛管理所發出協助查封通知,請求其利用公安大數據對該車輛查找。
在大數據的“火眼金睛”下,區區一輛汽車當然“插翅難逃”。不久,法官接到交警總隊攔截車輛電話後,第一時間趕往高速公路檢查站,與交警完成現場交接,並將車輛暫存于法院。
記者了解到,法院已依法啟動對扣押車輛的網絡司法拍賣程式以及車牌的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