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一個“城”字的核心指向

2017-12-22 10:59:5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品區·年度字 | 走過25年的閔行區,為什麼一直很在意這個“字”?

  説起閔行的年度字,記者立馬想到的,就是一個“城”字。

  這是相對於“鄉”的那個城,是“城裏人”的城,也是“城鄉融合”的城,更是“生態宜居現代化主城區”的城。這個“城”字,始終是閔行人心底最在乎的一個字,也是該區當前轉型發展的一個核心指向,更是閔行面向“十三五”的全新定位。

  今年,正好是閔行建區25週年。這25年,是閔行大發展的黃金期,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她,用了十年時間從“輔城”變為“新城”,後來又進升為“中心城區拓展區”,如今更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生態宜居的現代化主城區。

  快速躥起的閔行,曾被外界戲稱為“土豪”。對這個稱呼,閔行的幹部群眾並不太喜歡,因為這個詞,既恭維了閔行在全市長期位居前三的經濟實力,也暗含了閔行從“鄉”邁向“城”過程中的一系列短板,點出了城市管理、社會治理上的各種粗線條。

  所以,閔行特別關注的這個“城”字,要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滿足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不想當“土豪”的閔行,正用繡花般的精細功夫,努力實現一個地區的深刻蛻變。

  一座“城”的短板

  最近,閔行地界上喜事不斷——

  12月29日,嘉閔高架南二段(s32—莘松路)將正式通車,至此嘉閔高架實現全線通車。這也意味著,今後從市區到浦東機場或浙江嘉興等地,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

  明年元旦,繼仲盛商城、龍之夢、怡豐城等之後,莘莊商圈又有新“夥伴”加入,上海康城東側的彩生活時代廣場正式營業。而在南閔行,14.7萬平方米的顓橋萬達廣場也將於12月23日開業。大閔行地區的商業綜合體,簡直如“雨後春筍”。

  近日,閔行召開無違建居村(街道)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宣佈“五違四必”環境綜合整治向常態長效的“無違”創建轉變。到2018年9月,所有鎮、街道和工業區及434個居委、127個村委實現“無違建創建先進居村(街道)”創建申報率達到100%……

  這一件件喜事,正是閔行對標國際化大都市的“城”,一步步找差距、補短板的成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韓湘水博園

  “在閔行的幾大短板中,交通短板排在第一位。”當地幹部坦言,閔行地處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南要塞,與浦東、松江、徐匯、長寧等7個區接壤,承擔了60%以上的過境交通,每日上下班高峰期擁堵是常態,莘莊更成為全上海最堵區域之一。為了補短板,閔行動用多方面力量,繪出了一張全區堵點地圖,並研究制訂了10多種辦法進行針對性破解。比如,全面打通58條“斷頭路”,推進9條區區對接道路工程;啟動虹梅南路高架、嘉閔高架南延伸段、北青高架3條快速道的建設。到2020年,全區路網密度提高到3.60公里/平方公里。

  實際上,在編制“十三五”規劃過程中,閔行就突出了對瓶頸短板的梳理、分析和研判,在全區層面徵集梳理出57條瓶頸短板的基礎上,篩選聚焦後形成了四大瓶頸短板,分別是“嚴守生態環境底線任務艱巨、道路交通短板亟待補齊、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産業發展水準亟待提高”。針對這幾方面矛盾,該區正在探索破題路徑。自2015年10月,許浦村打響拆違和環境綜合整治“第一槍”起,到今年上半年,閔行區共計拆除1860多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築,眼下,又轉向了“無違”村居創建。

  而商業綜合體開一家火一家,也正是閔行彌補歷史欠賬的結果。曾經,閔行中高端商業缺失,人們購物只能“去上海”,那時的徐家匯可以説是閔行的區外經濟中心。而這兩年,隨著仲盛商城、龍之夢、蓮花國際廣場、虹橋天地、七寶萬科、萬象城等一大批商業綜合體的開業,“來閔行”購物成為了新潮流。這些商業綜合體,自北向南沿著七莘路—滬閔路—新鎮路—水清路—都市路形成了互補共享的“商圈之鏈”,甚至截留了相當部分的遠郊地區消費人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閔行體育公園市民晨練

  在閔行區領導看來,過去幾年,閔行地區最突出、最可喜的變化,並不是經濟建設帶來的成果,而是全區幹部完成了一個觀念轉變,那就是從只盯著經濟指標“往前衝”,開始意識到必須要全面“打掃戰場”,補齊社會治理的“短板”。

  悄無聲息地“繡花”

  從“中心城區拓展區”,到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主城區”,對閔行而言,這並不只是稱謂的變化,而是城市功能向更高水準提升的轉變。這就需要在一個個細節處“繡花”,彰顯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品質”。

  即將建成開放的南方商務區連廊,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繡花”案例。現在,從蓮花路地鐵站到南方商城,只有區區百米距離,但對行人而言,卻如同跋山涉水般,兜兜轉轉,要穿過數個紅綠燈,費時費力。新建連廊工程全長1229米,五座天橋提供的空中遮雨步道,分別接入友誼商城、南方商城、蓮花國際、中庚商業廣場4大商業體,並延伸直通多層停車庫以及蓮花路地鐵站。市民在商場間步行10分鐘即可走遍。

  這一番歷時兩年的精細“繡花”,彌合了一塊小角落的溝壑,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溫度,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浦江郊野公園花精靈城堡

  因此同時,閔行也正在用“繡花”的精神,來治理“交通擁堵”頑疾。去年,該區對14個點進行了路口渠化改造,用一個個小智慧來解決大難題。比如,有些路口的右拐道上,同時也有直行的箭頭,一旦遇到紅燈,右轉車輛就很容易被前面的直行車輛擋住,無法快速右拐離開,最終可能造成局部擁堵。因此,閔行區在路口渠化改造中,採取工程方法騰出一條專用道,讓右轉車輛可以快速離開路口。

  又如,一般來説,路中央的隔離護欄會一直延伸到路口,但閔行交通部門的人士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在路口車輛較多時,因為角度問題,拐彎的車輛常常會撞到隔離欄;現在,閔行區內大多數隔離欄往後退了20米,結果車輛掉頭或拐彎容易多了……這些管理細節的修改,有的看起來微小,但實施後的效果卻非常好。

  有著4萬人口的上海康城,是聞名滬上的超大型社區,也曾是臟亂差、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的“老大難”小區。但這兩年,閔行對上海康城進行了集中治理,不僅整治了1000多戶群租,拆除了195處違建,還專門設立了康城基本管理單位,組建了城管工作站、房管工作站、市場監管工作站、警務工作站,把各條線執法力量下沉到社區,做強最基層的網社會治理格,把各種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如今,上海康城的面貌煥然一新,居民滿意度大幅提升,有些搬離的居民又重新搬了回來。

  今年,閔行區還創新完善“網格化+”模式,推進城管、工商、環保等部門執法力量下沉,把資源、服務、管理力量聚焦到近千個基層網格平臺,以黨建引領自治共治,把各類問題解決在前端、解決在萌芽,切實提高百姓滿意度,讓城市更安全、更乾淨、更有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閔行鄰裡中心

  以前,閔行區領導經常會舉一個例子:閔行與徐匯一路之隔的地方,兩邊都是同樣的高樓大廈,但要是在這裡生活幾天,就能很清晰區分開來,一邊是徐匯區,一邊是閔行區。由此可見,城市的品質,體現在骨子裏,因此,“繡花”需要深入城市肌理,需要曠日持久的精雕細琢。

  “統籌”出來的格局

  位於外環附近的九星市場,曾經集聚了上萬家經營戶,但現在,那裏已經被整體推倒,成了一片空地。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上不僅將崛起全新的家居城,還將有高端生活區、商業商務區等,將為大都市繁榮繁華再添濃重一筆。

  這並不是九星村、七寶鎮的動作,而是整個閔行區以“現代化主城區”為目標,所推進的城市更新、産城融合之舉。這是"統籌"的産物。因為,高水準的城市發展和運行,需要高瞻遠矚的統籌和謀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浦江第一灣

  過去二三十年,閔行區在經濟建設上形成了深厚的産業基礎和經濟實力。但近些年,隨著土地資源瓶頸的日益凸顯,原有的鎮域經濟發展模式已不適應現實需求。探索統籌經濟發展、統籌城市發展這“兩個統籌”,成為破題之舉。

  去年上半年,《閔行區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正式出爐,閔行在全市率先探索機制、規劃、資源、模式、招商、政策方面的“六大統籌”,通過對街鎮土地資源開發的“收權”,建立區級層面的資源統籌、高效配置、産城融合、協同發展新機制,實現全區産業發展的“一盤棋”。

  莘莊工業區的“一園多區”,是閔行區域經濟統籌發展的新産物。目前,莘莊工業區除了17.88平方公里的本部,還將馬橋、顓橋和浦江鎮三個工業區納入統籌發展範疇,一下子新增了2.5萬畝的土地空間。到今年上半年,閔行區已編制了16個成片區域轉型升級方案,推動區級資産經營公司與各類優秀市場主體合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七寶古鎮

  目前,閔行正積極打造“一軸一帶三大功能區”,即一條城市聯動發展軸、一條黃浦江兩岸發展帶以及“大虹橋”現代服務功能區、“大紫竹”科技創新功能區、“大浦江”城鄉統籌功能區。“統籌”的大手筆,加上中微觀層面的“繡花”,閔行人心目中的“城市夢”還會遠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