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讓偏癱者恢復自理 頂尖醫學期刊發表

2017-12-22 13:47:2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華山手外團隊讓偏癱者恢復自理 論著收錄頂尖醫學期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用手術給癱瘓手換個大腦,讓患者恢復自理能力。記者21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開展的II期臨床試驗“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後上肢痙攣性偏癱”研究成果被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接受,該成果將以原創論著形式於今天在線發表。

  據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介紹,中樞性偏癱是指由於腦卒中、腦外傷、腦癱等一側大腦損傷造成對側肢體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其中,痙攣性上肢偏癱是嚴重影響生活的常見後遺症,患者表現為癱瘓上肢屈曲痙攣,喪失勞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這類病人數量巨大,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負擔。

  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課題組創新研究證實,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中樞性偏癱患者中,雖然一側大腦半球損傷難以修復,但另一側大腦半球仍保持完好。課題組隨後實現了臨床轉化,提出治療中樞損傷後期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新方法:通過手術將健側上肢頸神經移位至癱瘓側的頸神經,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讓偏癱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激發健康大腦半球的潛能,促使癱瘓上肢恢復功能。

  徐文東教授説:“單側大腦半球控制對側手,而我們發現當一側大腦半球受損時,另一側會發生變化,出現一個新的功能區,可控制原來受傷大腦半球控制的手。並且,這個功能區是分開的,可分別控制左右手,使左右手都可以自主活動。”根據團隊二期臨床成果,110余例患者的手術有效率達88.6%,其中,顯著有效率超過一半,而這些患者在手術前均已進入“平臺期”,這表示,單純康復治療對他們來説效果已不明顯。

  既然單側大腦具有同時支配雙側上肢的潛能,此項研究成果也對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臨床難題帶來了機遇。顧玉東院士表示,大腦的可塑性潛力超過自己想像,對於一側大腦兼管兩側肢體功能的機制、如何開發大腦潛能、如何建立新的感覺與運動反饋機制並加強診斷和治療等都是科研團隊未來可持續研究的方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片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據了解,這項中國原創性臨床研究成果是復旦大學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平臺“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最具標誌性的研究成果。也是華山醫院建院110年來第一篇發表于NEJM的原創論著。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創刊于1812年,以出版對生物醫學科學和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的醫學研究新成果而聞名於世,影響因子位列全球醫學期刊之首。以發表藥物臨床試驗類論文多見,極少發表與外科手術相關的臨床研究,華山醫院手外科團隊的原創論著是該雜誌今年刊登的唯一一篇手術類臨床實驗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