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軌交17號線主打“青浦元素”虹橋火車站到青浦朱家角約40分鐘設多處P+R停車場方便有車族換乘
朱家角站臨近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朱家角鎮,車站裝飾以表現現代水鄉為主題。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竺鋼
諸光路站,抬頭仰望,碧空如洗,整個站臺的採光來自直達 天庭的自然光。
諸光路站長卷壁畫
再耐心等幾天,市區居民就能乘坐軌交17號線去青浦旅遊了。記者日前探營發現,從終點站虹橋火車站站上車,到青浦朱家角,單程約40分鐘。17號線大部分在青浦區域內,幾乎所有車站都融入了“青浦元素”,車站壁畫、工藝品、外立面裝飾匠心獨運,無不呈現“水鄉”特色。申通集團表示,全線設施設備正進行一系列調試及各項演練,確保最佳狀態迎來送往。
17號線由虹橋樞紐至東方綠舟,全長35.3公里,共設虹橋火車站站(與2、10號線換乘)、諸光路站、蟠龍路站、徐盈路站、徐涇北城站、嘉松中路站、趙巷站、匯金路站、青浦新城站、漕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朱家角站、東方綠舟站共13座。
共享單車都有停車場地
軌交17號線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吉茂傑告訴記者,各站公交配套方案已有眉目,在匯金路站、漕盈路站、朱家角站等都有配套的公交樞紐站,位置都靠近軌交車站,方便相互換乘。而在朱家角站,漕盈路站,青浦新城站,匯金站,趙巷站,徐涇北城站,蟠龍路站,諸光路站,都有P+R停車場,為有車族提供換乘方便。對共享單車等非機動車,也已經安排了適當的停車場地。
記者一路觀察,發現17號線車站大部分在青浦區域內,堪稱“青浦生命線”。由於在郊區行駛,站與站之間的間距相對較長,其中淀山湖大道站與朱家角站間距最長,開行時間約5分多鐘。整條線的車站裝修設計以“靈秀水鄉,上海之源”為主題,幾乎每座車站都有“文化藝術墻”,以體現青浦水鄉文化特色。
“17號線全線車站室內墻面均使用能夠蓄能蓄光的負氧離子塗料,降低室內空調電力消耗,釋放負氧離子改善空氣品質,為乘客們提供更舒適的環境。”吉茂傑告訴記者。
諸光路站最有“看頭”
如果你來到諸光路站,從車廂走出的一瞬間,一定會感覺眼前一亮。抬頭仰望,碧空如洗,視覺舒爽。奧妙在於,這裡採光完全不靠照明設備,而是來自天庭傾瀉而下的自然光。這是滬上地鐵車站中首次出現大規模透明式大中庭設計,自然光線貫穿至站廳與站臺。“如果你晚上來,在站臺可看到上方深空如墨,可獲得通透高遠的空間體驗。”站務員告知。
在諸光路站站臺,屏蔽門旁邊設置新奇的工藝品鑲嵌墻體,也是滬上軌交車站中首次出現的新奇之物。黃阿忠、俞曉夫等知名畫家的作品赫然在目。在站廳層,80米長的壁墻上,延展著大型陶藝壁畫《諸光開物》,用萬花筒、四葉草等傳統元素進行融合創作,演繹自然、人文、智慧之光,將美輪美奐的畫面展現在公眾面前,其畫幅之長,內容之豐,也為滬上軌交車站所絕無僅有。
吉茂傑告訴記者,17號線的大部分車站的裝飾裝修以“靈秀水鄉,上海之源”為概念主題,在站臺兩個端頭都設有壁畫,與周邊青浦水鄉文化特色相得益彰。同時,裝飾上以條形窗格為元素,強調地域特色,豐富視覺空間。
接著,記者來到17號線朱家角站。該站臨近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朱家角鎮,車站裝飾以表現現代水鄉為主題,以青浦非物質文化遺産“搖快船”為元素,方形窗格映入眼簾,瀰漫這高架站的地域景觀風韻。出站後,要前往朱家角鎮上游玩,還有1.8公里的路程,距離練塘古鎮也有約12公里,屆時或有公交配套可供乘坐。
列車停車場猶如公園
記者探營的最後一站是朱家角停車場。總監張正光告訴記者,這裡可容納21列車,門口還有特殊裝置,猶如X光機,列車通過時,“身體”如有毛病能被立即查出,便於及時消除隱患。與既有停車場的不同之處還有,這裡首次引入“三軌”模式,有別於目前軌道交通廣泛使用的柔性接觸網受電方式,其授電軌是安裝在軌交鋼軌旁,為列車輸送電力在下方進行,稱為“第三軌”,因而不用架設觸網,此舉不僅消除了供電“黑蜘蛛”,平時的維護和保養也很方便。這樣的“第三軌”同樣出現在17號線的高架線上。
值得一提的還有,走進17號線停車場,路旁綠化成片,仿佛走進了一座公園。原來,停車場座落于古鎮西南一隅,特意要與古鎮風貌相協調,要集功能、環境、人文于一體,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工業園林”。停車場緣勢而起,因地制宜,運用水鄉風韻景觀設計,精心選植大片綠化景致,讓停車場置於一片綠樹碧水之間,而全三軌的制式,取代了原本橫亙在地面之上的接觸網,使得四週視野的景觀更加開闊,與周邊水鄉地理地貌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