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納入“優先審批”産品獲批上市

2017-12-28 10:26:0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腹裂患兒“救命袋”時隔十年走通轉化路 首例納入“優先審批”産品獲批上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吳曄明教授設計的“救命袋”及其獲獎證書。(資料照片)

  一個上海兒科醫生十年前發明的“救命袋”終於走通轉化路,如今終於可以在醫院推廣使用了。記者昨天從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上海淞行實業有限公司提出的“一次性使用無菌腹裂治療袋”的註冊申請已獲該局批准。

  這個專用於救治腹裂患兒的醫療器械成為上海首例納入《上海市第二類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式》的産品,該政策旨在為臨床急需、緊缺的醫療産品開闢創新綠色通道。

  今年11月本報曾報道這個“救命袋”的十年轉化路,該産品適用於無法施行一期腹裂修補術的先天性腹裂畸形患兒。從創意轉化為一個真正的産品,最感慨的莫過於它的發明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吳曄明教授。這項能夠挽救腹裂兒童生命的“救命袋”在發明出來後,得到市科委、市衛生計生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等科研項目支持,也獲得發明專利。但是,腹裂發病率不高,研發投入産出不成比例,讓不少廠家望而卻步。

  擱置十年的好創意直到今年9月1日上海實施《第二類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式》後,才迎來了春天。“救命袋”成為進入優先審批“綠色通道”的首例産品。

  作為國內首個批准上市的針對腹裂畸形的産品,“救命袋”自10月31日同意納入優先審批到企業正式提交註冊申請以及審評審批過程中,市食藥監局主動跟蹤指導,召開了三次專家諮詢會,針對産品適用範圍、條件審批內容及上市後追蹤措施提出建議和要求。經11個工作日的審評審批,“救命袋”走通轉化路。

  預計該産品投入臨床使用後,將顯著降低此類先天性缺陷患兒的死亡率。市食藥監局表示,也將密切關注該産品投入臨床使用後的情形,督促企業履行相關上市後要求,使産品成為名副其實的“救命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