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藝術大展重新演繹神話故事

2018-01-03 09:52:2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和女媧一起補天”互聯網藝術大展重新演繹神話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片説明:3D舞臺劇“創世神話漫遊記”

  “打開app,點擊AR開始掃描圖案,保持手機對準圖案,等待網絡載入AR內容成功後,神話動態就躍然在手機上。”日前,“中華創世神話——互聯網藝術大展”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一場將神話故事與互聯網表達手法相結合的藝術展現形式出現在上海市民面前。

  據悉,以互聯網藝術演繹宏大主題,展現創世神話,是美術館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本次大展分為“混沌”、“神遊”和“創世”三大篇章,共計三十余組作品,涵蓋了繪畫、影像裝置、多媒體等多種藝術形式。

  “鍵盤塑盤古,滑鼠造大禹。”劉海粟美術館館長、“中華創世神話——互聯網藝術大展”總策展人朱剛用十個字概括了這個展覽。朱剛説,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中華創世神話是我們祖先在認識世界、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出的獨特文化形態,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據《2017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7.51億。而從1998年網絡小説《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起,不到20年,網絡文學數量井噴;《甄嬛傳》等一大批熱門影視作品都與網絡相關;站酷(ZCOOL)等藝術網站現有註冊藝術家300萬人,每天平均發佈原創作品1.5萬件,産生互動交流20萬次。

  朱剛説,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如何重述中國神話、如何深化神話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課題。特別是如何在比較視角下汲取神話資源,重構中國神話,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著深刻意義,而‘互聯網+中華創世神話’無疑是創作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效形式。

  朱剛認為,這樣一個龐大的網絡場域,從信息流到價值觀,從文化氛圍到網民心態,不僅影響著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對涵養網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至關重要。

  “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利用計算機硬體、軟體和周邊設備在網絡及移動網絡終端進行藝術創作、展示、傳播與接受、欣賞與互動等活動,這是一種與傳統藝術範疇完全不同的新的藝術形式或門類。”朱剛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