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公里濱江岸線公共空間全線貫通

2018-01-03 09:48:1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45公里濱江岸線公共空間全線貫通,離不開設計者、建設者、管理者和廣大普通市民以巨大的智慧、勇氣和耐心啃下一根根硬骨頭———幸福的濱水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由上海百年水廠楊樹浦水廠(左)和昔日“中國第一魚市場”變身的東方漁人碼頭。袁婧朱良城攝

  綿延的黃浦江岸給了夢想者充分施展的空間。匠心打造魅力水岸的設計師,反復推敲精準施工的工程師,全力協調土地騰讓的收儲人員,以及眾多沐風飲塵的工作者,45公里黃浦江濱江岸線貫通于他們不啻為一場築夢工程。

  幸福的濱水生活是奮鬥出來的。昨日———建設者們加班加點的每一天,正是為了今日———還江於民、還岸線於民、還景於民的每一天,也是為了明日———“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每一天。

  設計自然本底尊重原真

  “《導則》引用了30多項管理標準和規範性文件,時間跨度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16年。”錢欣任職的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是《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設計導則》的主編單位,這位生態景觀分院副院長在兩年前承擔了《導則》編制任務,首先做的事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貫通”這件事。

  45公里黃浦江兩岸涉及十多個控規單元,地形、生態、水體、歷史遺跡繁複多樣,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濱江特色?錢欣的空間構想是把濱水公共空間碎化為區段的概念,在尊重自然本底的基礎上,劃分成自然生態型、文化活力型和歷史風貌型三類形態,對岸線功能、生態綠化、綜合交通、安全防汛和配套設施等提出專項要求,任意區段都可以尋找到相應的“模板”,有利於保持兩岸公共空間的統一性和整體性。

  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串起不同區段的景致,本身也頗具看點———按照由慢到快的活動速度從濱江至腹地次第分佈,地面標高呈階梯式上升。錢欣表示,這種合理佈局使人車分流,把近水準臺還給行人,而騎行道加高後,騎行者透過堆疊的樹林依然能望見江景,體現了路盡其用。

  三條道時而穿行于蔥翠葳蕤,時而繞出綠意外———這既是刻意設計之舉,也是人類尊重自然生態的意外之得。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的景觀工程師王嫻負責東昌路—張家浜的深化設計,2公里區段內原本密布著上千棵參天大樹,而依照最初的設計方案畫樣放線,鋪設三條道至少要搬走260多棵大樹。她抱定“尊重場地原真性”的心態,多次現場踏勘,六改圖紙,使大樹搬遷量降低到50多棵,其中大部分就近挪窩,過往的行人、輕駛的單車都默契地為大樹讓路。

  建設中斷點攻堅貫通之美

  在讓黃浦江濱江岸線呈現貫通之美的過程中,建設者們清楚,有很多的硬骨頭要靠智慧、勇氣和耐心啃下來。

  實現濱江貫通,首先要打通林林總總的中斷點,面向更多市民開放,發揮休閒、運動、觀覽等全新功能。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橋”往往有著美好的寓意,因此點綴在浦江東岸的15座橋不僅連接了中斷點,也平添了景致。這些雲橋都獨具特色,有的造型耀眼如彗星劃破天際,有的古樸好似流涇穿越山水,有的與倒影輝映,好似明眸大眼,有的則是簡單一勾,如同光帶輕浮于水面……無一不包含著設計師的精心構思。中國科學院院士、浦東貫通專家委員會主任鄭時齡介紹,每座橋都有三份設計方案備選,再優中選優,一旦方案入選,設計師要一路負責到底。

  為了建好白蓮涇公園中的雲橋———世博棧橋,建設指揮部甚至動用了常規施工中難得一見的潛水員。世博棧橋將原有的舊碼頭與半島樹林打造成相融又獨立的景觀標誌,變身江邊沉醉人心的小花園。

  上海建工七建集團項目經理周明軍介紹,世博棧橋區域曾在上世紀70年代建過碼頭,老圖紙顯示一號樁附近有根斜向老樁基,設計新樁位時特意繞開它,但受當時技術條件所限,老圖紙與實際操作産生了偏差,老樁基的傾斜幅度其實更大,就這樣新樁和老樁“撞車”了,原本的施工計劃全被打亂。指揮部組織了一次奇特的水下施工經歷:三名工程潛水員輪流水下工作,清理淤泥,露出老樁樁頭,再人工切割和鑿除,幾番週折,最終拔出了這根“大釘子”。

  協力主動騰地舊址衍生

  一張藍圖,如期貫通,離不開沿線利益主體主動“騰地”的大局觀意識。陸家嘴集團拆除了沿江第一層面的八家餐廳,拆除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白貓集團和上糧六庫地塊分別位於徐匯濱江淀浦河橋和徐浦大橋的關鍵建設節點,地塊面積196.3畝、348畝,都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清退安置和騰地工作,贏得了寶貴的建設進度。作為貫通工程建設的市屬企業主體,地産集團在公共空間投入達到12億元,為全面支持公共空間做出了示範作用。

  舊址衍生,無限可能。兩岸的貫通,順勢推動了傳統公共服務能級和企業産業能級提升。舊時上海版圖中的鐵路南浦站、北票碼頭、中航油庫、龍華機場、水泥廠、雲峰油庫、油脂廠等一系列民族工業舊跡,漸次化身為江畔一座座時尚地標,在傳承城市文化、彰顯歷史底蘊的同時,賦予濱江厚重的文化氣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