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賽圓滿收官

2018-01-08 10:21:4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傳承文化跑下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賽圓滿收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在傳播古琴文化的“幽篁裏”,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正在手機答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參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定向賽,圖為選手比賽途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傳播古琴文化的“幽篁裏”,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在體驗詩中意境的同時,正在手機答題。今天下午,28支隊伍參加了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定向賽。他們從上海圖書館出發,走過土山灣博物館、大隱書局等文化場所,通過線上答題、線下體驗。在最後一站——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伴隨著徐匯“藝啟傳承”民俗手造集市,2017年市民文化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賽頒獎典禮舉行。此次以定向賽和民俗手造集市替代展演,市民們踴躍參與,為傳統文化奔跑。本次活動由徐匯區人民政府和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共同主辦。

  當“00後”愛上傳統文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參加定向賽的一名選手在土山灣博物館體驗剪紙

  本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賽,”00後”們綻放出奪目的光彩。在復賽300名選手中,”00後”及”10後”佔40%,決賽200名選手佔38%,最終13位小選手順利突圍成為”百強”。來自寶山區第一中心小學二年級的薛梓岑,是”百強”中年級最小的達人。為了鼓勵他參賽,爸爸媽媽和他一起做題庫,互相比賽。“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基,每個中國人都必須了解”,薛梓岑的爸爸説。

  9歲的吾與同也是知識大賽小達人。自從報名參加了傳統文化知識大賽,媽媽就給他買了一本《給孩子的古詩詞》,暑期每天背兩首,慢慢積累多了,參加主題班會時技壓群雄,成為同學們心中的“詩詞英雄”,後來他對古詩詞就越來越感興趣。吾與同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等欄目,十分喜歡從市民文化節古詩詞大賽中走出去的小選手李泊庭,也希望像他一樣和爸爸媽媽一道去參加這些節目。

  大賽評委、上海大學教授胡申生表示,很高興看到這麼多青少年參加到大賽中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傳統文化怡情養性,不僅可以傳承中華文化,更能提升國民素養。大賽評委、著名戲曲理論家沈鴻鑫感觸良多,他告訴記者,傳統文化知識大賽中的戲曲知識大賽,在上海還是第一次。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孩子來參賽,戲曲題目的答對率也很高。他説:“戲曲不能只是老年人的專利,更要成為年輕人的新寵。”

  專家希望傳統文化保持恒溫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定向賽之“翰墨流香——最佳作品獎”決出

  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的骨血中,也成為聯繫家庭的精神紐帶。”百強”選手王嬋娟,畢業于計算機專業,任職于銀行,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對古詩詞的熱愛,受父母影響,她從小就背古詩詞、看四大名著,這次大賽與父親王吉良共同參賽,並且攜手進入”百強”,兩人一起準備、互相探討,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而另外一位”百強”選手王麗娜,也是和父親王光輝攜手進百強,古詩詞的背誦是一家三代人的兒時記憶。

  “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最年長的”百強”選手是71歲的老人張伯生説,“這次大賽喚起了我人生又一次激情學習的高潮。”一道題四個選項,四首詩,他根據題庫的內容查找資料,積累了一千多首詩歌及其背後的故事,抄寫了65本寫字簿,還跟著46首古詩詞遊覽中國,看到了古詩詞裏的山水中華,心中充滿喜悅。

  對於近年來的傳統文化熱,大賽評委,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周聖偉非常“淡定”,他希望傳統文化保持恒溫,傳統文化與我們是一種水滴石穿、細水長流的情分,它融入中國人的生命,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啟靈篇”,使其成為一種全民自覺。

  作為2017年市民文化節中唯一一個貫穿全年的賽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賽以“講詩團”的成立作為開篇,10位名家被聘為第一批“市民導師”,導師們深入社區,為市民開展詩詞歌賦講座41場;隨後推出的線上“每日詩品”174期,帶領市民賞析古詩詞;文化雲線上瀏覽近300萬次,參與人次共計50余萬;邀請谷好好、王佩瑜等13位戲曲名家成立“賞戲團”,走進校園為學子導戲16場,讓更多學子“迷”上戲曲。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賽事題目線上發佈。2017年12月17日,百位傳統文化知識達人出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