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攬儲發力結構性存款 利率上浮成“賣點”

2018-01-16 13:12:16|來源:證券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元旦過後,銀行備戰“開門紅”,攬儲力度依然沒有減弱。而在貨幣基金以及其他理財産品的衝擊下,不少銀行上調存款利率的同時,也通過創新各種方式來吸收存款,在智慧存款、結構性存款等方面齊發力,防止存款“被搬家”。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結構性存款以利率上浮為“賣點”,吸引客戶前來進行存款理財。其中,結構性存款的年利率目前上調至4%以上,利率幾乎是普通定期存款的3倍。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打破剛性兌付是大勢所趨,銀行理財可能出現規模收縮,存款回流,結構化存款今年已經出現了走熱的趨勢。在嚴監管的態勢下,銀行和投資者將不得不適應資管新規下投資理念和方式的改變。

  結構性存款成“香餑餑”

  由於資管新規明確要打破剛性兌付,加上一季度攬儲壓力,各家銀行紛紛通過創新方式推出各種類型的存款業務。例如智慧存款和結構性存款。所謂智慧存款,是相較于普通定期存款更靈活的一種方式,既能夠取得定期存款的收益,又能靈活取出而收益不受影響。智慧存款不僅門檻低,且在利率方面相比普通定期存款更有優勢。

  例如,某股份制銀行推出的一款智慧定期産品,該産品任意時間都能取,提前支取根據實際存期按對應的定期利率計息,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別為1.95%、2.7%、3.2%、3.9%,且起存金額只需5000元。

  此外,銀行越來越熱衷發行結構性存款,人民幣結構性存款是商業銀行在吸收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衍生産品結構,通過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各類參數掛鉤,使投資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産品。

  在某股份制銀行門口,本報記者看到,該行門口張貼了“10萬起存、最高利率可達4.2%”的結構性存款宣傳海報。該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所謂結構性存款,即是存款的創新産品,100%本金保障,並保底同期定存利率,還有多種投資期限可自行選擇,一個月存款利率為3%、3個月存款利率為4.1%、半年存款利率為4.2%、一年存款利率為4.2%,是普通定期存款近三倍,是大額存單的兩倍。

  上述理財經理還表示,現在結構性存款與銀行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産品收益水準差不多。但是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比如銀行倒閉,只有結構性存款才實行存款保險制度,可以有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另外,以結構性存款産品為例,10萬元存滿1年,按照央行基準利息僅有1500元,上述銀行最高年化預期收益4200元,比基準利息最高可多得2700元。不過每期産品收益略有波動,具體還是參照銀行各網點公佈詳情。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年底,多家銀行已經開始上調結構性存款利率,一方面源於市場利率“水漲船高”,另一方面,部分銀行可能在儲備資金,以備今年開年的信貸“開門紅”投放。與此同時,今年執行的流動性新規也促使銀行加大力氣獲取流動性負債、提高結構性存款利率。

  銀行理財面臨轉型

  “保本保收益”一度是各家銀行理財攬儲宣傳的口號,這讓許多客戶紛紛將存款變為銀行理財。然而,此次資管新規幾乎是對銀行理財現有優勢的削弱,銀行保本理財在新規落地之後將逐步退出市場。因此,隨著資管新規即將落地,各家銀行也紛紛將保本理財向結構性存款過渡,大力推薦結構性存款。

  據了解,2015年和2016年銀行理財産品餘額保持高增長態勢,銀行理財的規模年增長率分別為56.46%和23.85% ,但進入2017年,在金融嚴監管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逐步從爆發期走入了冷靜期。截至2017年6月末,銀行理財規模為28.38萬億元,較2016年末出現了史上首次下滑。銀監會在去年10月份發佈的數據也顯示,銀行理財産品增速連續8個月下降。

  某城商行的理財經理表示,如果監管層嚴格打破剛兌,資管産品必然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銀行理財業務將會出現大規模收縮,而銀行創新性表內的資産負債業務將得到快速發展,例如結構性存款産品,將更受投資者的青睞。

  “很多投資者都喜歡投資那些承諾預期收益的銀行理財,但由於資管新規的影響,以後這類産品將逐步消失,目前投資者可以適當配置一些長期理財産品。”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表示,以後結構性存款的需求可能會出現提升,畢竟能夠剛兌的只有存款産品。對於喜歡存定期的客戶和比較保守的中老年客戶,結構性存款是他們的首選,這種産品具備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強等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結構性存款實際上就是保本理財産品,按照資管新規,資管産品不允許保本,未來保本理財都是結構性存款。上述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産品是新年面對資管新規先行一步。另外,受流動性新規影響,今年銀行將加大中長期穩定負債佔比,對存款爭奪會進入白熱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