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

2018-01-17 09:38:1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交大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

  中國夢、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詞語如何跨越語言文化差異,如何翻譯以消除誤解,實現積極溝通?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工作的開展,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並通過翻譯途徑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成為當前亟需研究的領域。記者1月16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上海交大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教授領銜的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正式開題。

  該研究的主題為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準確翻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以便闡釋並傳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和原則,增進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的理解和認同,贏得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和舉措的支持,進一步助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爭取更多國際話語權,提升中國軟實力。課題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美國、印度、日本、俄國、歐盟和非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外交話語和涉華國際新聞文本等為研究對象,在深度分析這些話語或文本的基礎之上,描述中國特色大國話語的話語構建原則,挖掘話語表達方式,探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翻譯原則、策略和方法,梳理、創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雙語術語庫,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傳播的原則、方法和成效。

  外交部著名外語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陳明明八十年代曾為鄧小平等領導人擔任口譯,近年來參加了十八大報告和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版定稿、領導人對外演講英文定稿等工作,他感到這些工作的巨大挑戰和困惑在於,在實際外交翻譯中,需要克服文化差異,要爭取“無縫”溝通,但業界的摸索缺乏來自學界的理論支撐和互動,遇到了難題不知道如何找到答案。“‘一帶一路’西方國家誤解為經濟之路;‘命運共同體’被賦予負面意義,誤解為‘中國的擴張威脅’……很多外交詞彙翻譯效果如何,外國受眾是否能夠接受我們並不知道,也需要第三方的研究來告訴我們效果如何。中國故事怎麼講,對外溝通的有效建議是什麼需要獲得有效建議。”陳明明説。

  課題負責人胡開寶教授提到,中國正以自身實踐參與全球治理,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中國答案。這個答案能否得到世界上大多數人的認可,能否讓大多數人共同致力於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建構、翻譯與傳播。所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構建、翻譯與傳播對於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工作,提升我國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科影響力穩步提升,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最新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排名A檔,位居2%-5%,名列全國第四名;科研成果不斷取得突破,2017年新增省部級以上項目立項數1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1項,在全國外語類院校名列前茅。上海交通大學擁有全國第一個學習者語料庫、科技英語語料庫和口譯語料庫;目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語料庫多達16個,包括4000萬字詞的英漢文學平行語料庫、7000萬字詞的英漢雙語雙向平行語料庫以及航空科技英語語料庫、醫學英語語料庫等專用語料庫,語料庫相關專利與著作權共有4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