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團隊研發新技術讓冠心病評估更精準

2017-11-23 09:16:3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苗建國

  原標題:上海交大團隊研發新技術讓冠心病評估更精準

  11月2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該校陳亞珠院士團隊特別研究員涂聖賢博士成功研發了定量血流分數(QFR)技術,使更多冠心病患者接受精準的冠脈功能評估,從而得到更合適的治療方案,這項技術將使廣大患者受益。

  眾所週知,冠心病是由於供應心肌的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血管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據統計,我國現有冠心病患者約1100萬,2016年有66.6萬人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介入手術治療患者數量近年來以每年大於10%的量不斷增長。然而,因缺乏有效的精準評估工具,部分患者沒有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

  近年來,一種有創的基於壓力導絲的測量血流功能學(血流儲備分數,FFR)的方法逐漸進入臨床應用,使患者得到更精準的診斷,被視為冠脈功能學診斷“金標準”;然而,因壓力導絲FFR檢查屬於有創手術檢查,手術複雜且時間長、所需手術耗材(壓力導絲)價格昂貴、以及術中需要注射微循環擴張藥有副作用等問題,壓力導絲FFR的臨床應用非常受限。

  在此背景下,上海交大特別研究員涂聖賢成功研發了定量血流分數(QFR)技術。QFR技術無需手術耗材與微循環擴張藥,且在患者接受常規冠狀動脈造影后,QFR技術僅採用動脈造影影像進行分析,就能通過快速計算獲得FFR結果對病變進行功能學評估,有望克服壓力導絲FFR的局限性,使更多冠心病患者接受精準的冠脈功能評估,從而得到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QFR技術臨床驗證的最新臨床研究FAVOR II China以及FAVOR II Europe/Japan的成果于2017年10月31日在全球介入心臟病學頂級學術會議美國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學術會議(TCT)年會主會場作為最新報告首次發佈,並同步發表在心血管介入治療權威期刊,這也意味國際心血管領域對QFR臨床價值的認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