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學院攜手社會力量傳承海派文脈

2018-01-17 10:12:0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走出象牙塔,書寫更宏大藝術故事 上大上海美術學院攜手社會力量傳承海派文脈

  不久前舉辦的“國際現當代藝術和公共藝術研討會”上,全球藝術家觀點碰撞——“持續良性發展在於知識産出,通過物質文化的建設能夠讓人掌握一種技能的知識。”明斯特大學藝術史係教授烏蘇拉·弗羅娜説。德國學者卡特琳娜則表示,物質文化是一個産品,但我們不應該只是強調如何生産,而是要掌握這種生産的知識,才可以舉一反三發展。與會老師姜俊提出,公共藝術作品體現當地文化,但文化本身起源於教育和傳承,所以教育傳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應當比藝術本身更受到重視。

  活動舉辦方之一“中國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攜手中華藝術宮合作共建的學術研究平臺。中心整合校內外和國內外相關資源,通過聯合策劃組織各類展覽活動,共同進行專題學術課題研究,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計劃。

  8家研究機構啟動

  走出象牙塔,書寫更宏大的海派藝術文脈。去年年底,依託上海“文教結合”試點學院項目,上海美院與社會藝術力量合作,啟動建設包括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在內的8家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制定了三年建設規劃,以打造都市美學為出發點,服務城市建設為核心,把美院的學術資源、學科優勢和優秀人才等資源,與藝術宮的發展規劃對接,為其提供來自高校的智力支持和智庫服務。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負責人之一、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介紹,借助中華藝術宮豐富的展覽活動與豐厚的館藏珍品,通過現當代藝術史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的研究,梳理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將館院合作的系列課題轉變為社會共享的知識成果,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此次啟動的研究中,不僅包括對華君武日記的研究及藝術檔案數字化等內容,還有以海外優秀華人藝術家50年的創作成就為線索,研究與展示“中國現象、中國風範、中國藝術”的系列項目。此外,扶青計劃與青年學術和創作聯展、“魅力中國·美麗鄉村”計劃,以及藝術與科學主題展等多項活動也將相繼展開。值得關注的是,以此為橋梁,藝術研究的國際化網絡也正在佈局。未來,一帶一路藝術計劃的實施也將帶動國際知名藝術機構與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等形成國際美術館合作共同體,並激勵更深入的藝術家、藝術作品“互訪”。

  首部海派繪畫研究通史初稿完成

  除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外,上海美院還設置與上海中國畫院共建的中國書畫創作研究中心、與上海油畫雕塑院共建的近現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與劉海粟美術館共建的劉海粟研究中心,以及歷史文化研究所等7家研究機構,將藝術合作的枝蔓伸展更廣。

  其中,歷史文化研究所近日傳出消息,兩本高品質研究成果即將出版。研究所負責人之一、中國美院教授盧輔聖的《海派繪畫史》,是第一部海派繪畫研究的通史著作。該書厘清海派繪畫發展史上的諸多關鍵性細節問題,併為今人提供了理解海派繪畫史的新框架和新思路,幾十萬字的稿件已經初步完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