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取消“自願付費”引爭議

2018-01-17 10:12:5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面臨鉅額赤字和政府補貼縮減,決定恢復25美元強制門票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取消“自願付費”引發爭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資料圖片)

  日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宣佈,將於3月1日起向非紐約州居民強制收取25美元的門票費。這意味著,該館持續了近50年的按需“自願付費”政策將終結。1970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推出按需“自願付費”的收費政策,即參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支付最高25美元的入場費。

  新政一經宣佈,就一石激起千層浪。《紐約時報》以“新政是一個錯誤”為題,表明立場;而《紐約客》評論員直指,新的付費政策將削弱紐約這座城市的影響力。

  面對幾乎一邊倒的批評聲,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韋斯表示並不意外。在接受英國《衛報》的採訪時他説:“人們已經習慣了之前的付費政策,這樣的消息肯定會引起不快。不過,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這種按需自願收費的政策已經失敗,必須得到改變。”

  丹尼爾·韋斯列舉了一系列數字來證明“自願付費”已經失敗。過去13年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館人次由470萬增加到了700萬。與此相對應的是,2004年,有63%的遊客願意全額支付建議門票價25美元,到2016年,該比例已經降至31%,平均每位訪客支付的門票費為9美元。

  預計這項新的收費政策將為博物館增加每年600萬到1000萬美元的收入。這一數字與博物館每年3.05億美元的運營預算相比,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不過,韋斯表示,1000萬美元的額外收入相當於幾百個就業機會或是舉辦幾個大型展覽。“我們並不認為新的收費政策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但這對我們來説是有意義的收入。”

  韋斯還表示,博物館強制收取門票費用是出於經濟需要,也和紐約市計劃減少給博物館的撥款有關。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與盧浮宮、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古根海姆博物館同屬一個級別的機構。長期以來,它和這些博物館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不強制收取門票費用,而是通過私人募捐和紐約市政府公共資金維繫自身的運轉發展。

  然而近幾年,爭取紐約市政府資金與藝術捐贈的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市政府表示會將一部分資金定點投給其他文化服務匱乏的區域。目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每年從紐約市政府處獲得約2600萬美元資金支持。新的門票政策實施後,這一資金支持將至多減少300萬美元。

  不少反對意見提出,認為25美元的門票價格過高,韋斯對此表示並不贊同。他指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古根海姆博物館早已向訪客收取25美元門票費用了。“我們是全球唯一一家既沒有強制門票費用收入、也沒有大筆政府資金支持的大型藝術博物館。如果人們願意花費15美元去看一場電影,那花上25美元享受藝術,又有何不可呢?”據悉,新的門票政策實施後,遊客能憑門票連續三天訪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全部三家機構。

  不過,已經習慣了“自願收費”的專家和訪客似乎對此並不買賬,而紐約州市民依然可以享受優惠政策更讓他們覺得“受到歧視”,甚至大部分紐約人都認為這一政策不合時宜。紐約市立藝術學院教授艾倫·漢迪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它應該向每個人敞開大門,而不僅僅是向那些能夠支付全額門票或能夠出示個人身份的人開放。

  如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財政赤字已高達4000萬美元。大都會的管理者正在尋求縮減赤字的方法,收費新政正是其中之一。紐約市立大學藝術博物館研究主任哈麗特·塞尼認為,強烈的公眾反應已經為新政蒙上了一層陰影,新政的頒布弊大於利。“新政不會大幅削減赤字,卻引起了公眾的反感,這為所有文化機構敲響了警鐘。人們理解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經濟狀況,但我們希望他們不要把壓力轉嫁到公眾身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