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重視紅色資源的發掘與弘揚,得到市領導高度重視與積極回應———“紅色基因”融入光榮之城文化底色
上海城市文化經歷了三次大融合,積澱形成了“開放、規則、精緻、時尚”的城市文化內涵,留存了中共一大會址等豐富的歷史文化空間。《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提出,將重點強化革命遺址等專項保護,集中展現上海城市歷史發展脈絡以及多元交融的文化特徵。目前,上海已啟動一大會址改擴建、“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這是一筆十分豐厚的紅色文化遺産,也是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紅色文化正照亮上海這座城市,有一份市政協提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就是由市政協委員俞亮鑫、王麗萍、厲震林等人聯名提交的提案《關於上海重視紅色資源、為紀念建黨百年早做準備的建議》。這份提案剛剛獲得市政協2017年優秀提案特別獎。
他,懷著緊迫感遞交“紅色”提案
俞亮鑫是全國長江韜奮獎獲得者。多年來,無論作為記者還是市政協常委,他始終奔走在一線,筆力千鈞書寫報道與提案。履職五年,他特別關注紅色資源的發掘和弘揚。
提交關於紅色資源的提案,俞亮鑫確實是“有感而發”:幾年前,他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方有過數次深度交談,得知中共一大會址在全國的影響力有式微傾向,有些年輕人甚至不知“黨的誕生地”在上海。深為震驚的他,著手展開調研,發現上海的紅色文化資源雖多,但保護利用的現狀卻並不樂觀———場地小,接待能力與其他革命聖地相比差距明顯,對外推廣手段有限。
懷著緊迫感,2015年新年伊始,他與幾位市政協委員聯名遞交提案,明確提出儘早建立“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中共一大會址為中心開發“紅色旅遊區”、拍攝公益宣傳片等建議,並在當年市政協會議上作了專題發言,呼籲重視上海的紅色資源,尤其是中共一大會址,因為它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源頭,是中國共産黨人進行歷史長征的出發地,也是中國紅色基因的發源地。
擲地有聲的提案與發言得到了上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第二年,中共一大會址傳出重新裝修的消息,展廳面積從470平方米擴至1000平方米,成為喜迎建黨95週年的一大亮點;2016年年底公佈的《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首次將“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寫入其中,提出上海將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展示品牌、紅色經典文藝作品、紅色文化創意品牌,要把上海的紅色資源利用好,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俞亮鑫也成為了大型紀錄片《誕生地》的撰稿人,他通過採訪黨史專家,揭秘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和人物故事,引發觀眾濃厚興趣。去年年底,在此傳來喜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啟內部試運營,預計今年3月面向公眾開放。
“初心之地”期待成為紅色源頭風貌區
自2015年起,市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把“挖掘上海紅色資源”作為重點課題,走訪了貴州遵義、浙江嘉興南湖等革命聖地。委員們建言熱情更加高漲,正式提出打造“紅色源頭一平方公里歷史風貌區”的建議。目前,這一建議已得到高度重視並正在付諸實施。
“調研越來越深入,我越感覺責任重大。”據俞亮鑫估算,上海有革命歷史遺跡約657處,現存遺跡440處,但重中之重就是這片以黨的誕生地為核心的“紅色源頭”。中共一大會址周邊,星星點點密布著十多處革命遺址:見證了中國共産黨從醞釀到誕生的老漁陽裏2號、誕生了第一個共青團組織的新漁陽裏6號、中共一大代表集體食宿的博文女校、共産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的故居、印刷出版了《共産黨宣言》的又新印刷所等。
這一系列紅色舊址和遺跡,與中共一大會址一起,共同記錄了一個偉大政黨醞釀、籌備、發動、聯絡、成立、宣傳、開會、辦公、生活以至指揮中國革命的歷史記憶。“這些紅色遺跡彼此相隔不遠,步行數分鐘可達。當年一批早期共産黨人奔忙於此,這裡是他們的‘初心之地’。”俞亮鑫表示,充分挖掘紅色歷史故事,把這片一平方公里的歷史街區整合成一個“紅色源頭風貌區”,就是在挖掘一座富饒的城市精神寶庫,“建黨時所蘊含的開天闢地、敢為人先、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等精神,與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一脈相承,鼓舞著我們不斷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