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藏精準扶貧讓藏紅花姓了“藏”

2018-01-19 13:05:2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精準扶貧讓藏紅花姓了“藏” 上海援藏計劃將再投3000萬擴大種植規模

  去年,西藏江孜縣從內地先後引進46萬株種球在紅河谷農業園區藏紅花繁育種植基地經過夏眠,並順利開花、喜獲豐收,結束了西藏不産藏紅花的歷史,藏紅花從此真正姓“藏”,1月18日,西藏日喀則市政府在滬召開“帕拉莊園”藏紅花産品新聞發佈會。

  此前西藏並不産藏紅花

  據介紹,藏紅花作為西藏藥材資源的一種,在明朝中葉通過茶馬古道從古波斯帝國(現伊朗)經西藏傳入內地,故得名。然而由於種植技術等原因,此前西藏並不産藏紅花,多年來在西藏一些地區曾試種過,並未大規模成功。

  2016年6月,上海第八批援藏幹部聯絡組進藏後,指導江孜小組對江孜縣19個鄉鎮、155個村居進行了充分調研。結合江孜紅河谷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基礎,特別是藏紅花附加值高、階段性勞動密集型特點突出的實際,選擇藏紅花作為江孜紅河谷園區的主打新品種。2016年12月,西藏紅河谷藏紅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註冊並落戶江孜。2017年5月,總投資4600萬元的紅河谷農業園區二期建設啟動,其中藏紅花繁育基地投資3000萬元,建設2.2萬平方米的藏紅花種植智慧溫室,于當年8月份投入使用,成為西藏唯一的藏紅花規模化種苗繁育基地。在上海援藏幹部等共同努力下,研究人員攻克了藏紅花高原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技術難關,繁育試驗獲得了成功,並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高原種植標準和技術。2016年11月底引種8000株藏紅花種球,獲得成功,收穫1.2萬株種苗。2017年11月,又從內地引進45萬株種球在紅河谷農業園區藏紅花繁育種植基地經過夏眠,並順利開花、喜獲豐收。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

  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建立援建資金、藏紅花産業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上海援藏江孜小組提出了“1+19+X”的輻射模式,即“1個園區,19個鄉鎮,多個輻射基地”,依託紅河谷農業園區把藏紅花基地向鄉鎮延伸,實現點對點的扶貧。以日朗鄉卡爾村為例,去年由於乾旱造成青稞大面積減産,一畝地的産出只有一兩百元。江孜小組出資為村裏修建了大棚,由企業提供藏紅花種苗並負責包銷,為打消農牧民的顧慮,企業預支了租金,帶動了22戶貧困農牧民參與。

  今年,上海援藏計劃將再投入3000萬資金將藏紅花種植規模擴大至100畝以上,並啟動原産地證書和原産地標記辦理工作。江孜縣規劃至2019年將種植規模擴大至300畝以上,打造全國最大的種植生産基地,以規模化經營提高綜合生産能力,加快形成以藏紅花食品、日用品、藥品研發及精深加工為主的産業鏈,帶動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