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科醫生培養激勵制度全國推廣

2018-01-26 15:57:4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實現每萬人2-3名全科醫生 滬全科醫生培養激勵制度全國推廣

  國家衛生計生委昨天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對日前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解讀:我國將提高全科人才培養品質, 創新使用激勵機制, 不斷提高崗位吸引力。2020年城鄉每萬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據悉,這是近年來我國圍繞基層醫改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的一份重要文件。專家表示,對照國家部署, 上海近年來已在全科醫生的培養和激勵制度上先行先試,提前完成每萬人擁有2-3名全科醫生的目標,同時,多項舉措的實踐已形成“上海經驗”,本次《意見》出臺也是國家對“上海經驗”的進一步推廣。

  《意見》中提到,到2020 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 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到2030 年, 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 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復旦大學教授、上海醫師協會副會長、原浦東新區衛生計生委主任孫曉明告訴記者,上海作為在國內率先推廣全科醫生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經擁有全科醫生7000 多人, 已超過國家2020 年每萬居民2 名全科醫生的目標要求。

  《意見》還提出改革完善基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增加全科醫生收入來源、職稱晉陞加大傾斜力度等,比如提出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培合格、取得中級職稱後在貧困縣農村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的,可經職稱評審委員會考核認定,直接取得副高級職稱等。“事實上,在薪酬制度、職稱評定等方面,上海也走在全國前面,建立了符合基層服務特點的一系列改革制度。”孫曉明介紹,早在幾年前,上海浦東就已率先提出遠郊地區全科醫生的補貼制度,保證基層人員收入水準,增加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願意留在基層為百姓服務。目前上海的郊區均已推廣相關政策,取得了較好反響。

  “全科醫生的服務模式與專科醫生不同,且大部分全科醫生都在基層,他們的職稱評定也應該有相應的制度。”孫曉明介紹,上海專門成立了了面向基層醫護的職稱評審委員會,目前的全科醫生職稱評定主要考核服務能力,包括工作量和老百姓的滿意度等,社區高級職稱有了一定比例的增加,讓全科人才“沉得下、留得住”。

  可以看到,全科醫生目前還有一定的缺口,因此,教育培養是重要環節。該《意見》提出, 要通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專碩研究生教育等多種途徑, 擴大全科醫生的培養規模。記者了解到, 上海在2006年啟動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 全科醫生除了大學院校理論學習以外, 還必須完成市級臨床實訓基地和社區教學基地的實訓。包括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在內的各醫學院校均領到育人任務,負責轉崗培訓的具體實施。上海還提出,各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覆蓋面和培訓合格情況,納入年度社區衛生服務綜合評價。

  談及全科醫生未來發展, 孫曉明表示,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全科醫生制度也是目前社區綜合醫改的重要環節。全科醫生工作在社區, 打通了醫患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可以宣傳、普及、推廣健康理念, 可以更多地從事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工作, 對於建設“健康中國”的目標至關重要。 但是,全科醫生仍有不小缺口,提高社區首診率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孫曉明談到,他本人每週在社區坐診,發現社區藥品的數量還不足,一定程度制約了社區醫生的工作;同時,現行的收入制度雖然有“托底”,但仍有改進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