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租購並舉”新格局——地方兩會代表委員談房地産調控

2018-01-30 14:55:28|來源:新華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新華社南京1月29日電 題:加快形成“租購並舉”新格局——地方兩會代表委員談房地産調控

  新華社記者

  全國各省份地方兩會陸續召開,記者採訪獲悉,加大租賃市場供地力度、多渠道籌措租賃房源、加快形成“租購並舉”新格局,是各地2018年完善房地産調控的大方向,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話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今年地方兩會上,各地紛紛將增加租賃房供給、搭建租賃服務平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市提出“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鼓勵産業園區建設職工集體宿舍”;上海市今年“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福建表示今年“福州新開工租賃住房和共有産權住房5000套、新增供應5000套,廈門新開工12000套、新增供應8000套”;南京市“2018年將籌集租賃房源100萬平方米,保證租賃房供地佔住房供地比例達到30%以上”;廣州市明確“要率先實施‘租購並舉’,組建3家國有住房租賃公司,搭建‘陽光租房’平臺”;深圳市今年“新開工和籌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0.2萬套,建成住房租賃監管和服務平臺”……

  “十九大報告把‘租’的位置提到‘購’之前,這是一個重大轉變,旨在滿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擴大租賃市場,首先要加大土地供給。”江蘇省政協委員周嵐介紹,今年1月4日,南京市新年首拍就拿出幾大開發區核心位置的5幅地塊,全部用於建設租賃住房,面積達到18公頃。此外,還計劃從4個渠道籌集土地,比如原來低效的工業、辦公、商業用地,第四種是農村集體土地。

  杭州市市長徐立毅在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表示,“到2020年,杭州新增租賃住房總量將佔新增商品住房總量的30%。同時盤活存量土地、用房,探索村集體10%留用地上建設租賃住房。”

  “北京試點集體土地建租賃住房已經有了樣本。”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中建設計集團副總經理吳宜夏表示,目前,北京海淀、朝陽、昌平等5個集體土地建租賃房項目、1.28萬套房源已經開工。“國家允許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房,這是增加租賃供給,盤活集體土地,振興鄉村的重大利好。”

  河南省人大代表、華融房地産公司董事長榮瑞豐認為,一些大城市周邊長期存在“小産權房”,多數是村民自建出租、環境散亂差,安全隱患大,且不合法。企業化是可以成片開發,設計和品質肯定明顯優於小産權房,物業和服務能跟進。深圳市正在大規模推進企業收購改造小産權房計劃,值得各地借鑒。

  湖南省人大代表、藍思科技生産經理羅承林説:“我們企業每年的用工缺口都達到4萬人,招聘中心24小時開門。我們最希望形成穩定長期的租賃市場。”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在熱點地區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屢次強調。北京市提出“對於與民生直接相關的居住用地,不僅不會減少,還會適度擴大供應並優化結構”。上海提出“嚴控高房價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産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浙江省提出“更加注重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和購房行為。”

  各地保障房建設持續投入。北京市今年推進已完成供地290萬平方米共有産權房建設;福建今年要完成棚戶區改造4.3萬戶;河南今年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新開工50萬套,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4萬套;安徽省今年新開工28.18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3.75萬套,完成10萬農村危房改造;湖南城鎮棚戶區改造27.76萬套。

  此外,“去庫存”任務仍在一些地方持續。天津2018年將盤活空置樓宇300萬平方米;甘肅表示要將商品房去化週期保持在合理區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