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蘇州河攻略:上海故事從這裡開始

2018-01-31 11:15:19|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説起上海的母親河,很多人會説是黃浦江,但其實,上海人對於蘇州河的感情要更親近得多。靜靜流淌了數百年的蘇州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河有十八灣,灣灣有傳説,河上十余座橋,橋橋有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余儒文 攝

  蘇河灣,位於蘇州河北岸,東起羅浮路、武進路、河南北路,西至長壽路橋,北至交通路、虬江路,約3.2平方公里,在上海的版圖上伸展出蝴蝶之狀,沿線遍佈歷史文化景點。

  上海總商會舊址

  上海總商會,號稱“中國第一個商會”,最初名為“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成立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正月。

  此處原係清政府出使行轅舊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會址在大馬路(今南京路)五昌裏。光緒三十年(1904年)二月,公所會址遷到愛爾近路(今安慶路),併為上海商務總會沿用,後來易名為商埠公所。宣統三年十月(1911年11月),上海軍政府劃定鐵馬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宮(原清政府出使行轅),作為上海商埠公所的辦公地址。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上海商務公所與上海商務總會合併成立“上海總商會”,在天后宮原址建造議事廳和辦公樓,新會址就設在今天的北蘇州路470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片説明:1913年,上海總商會辦公樓

  1914年起,總商會商務先後創設國貨商場、商業學校,並創辦了“商業月報”。1915年,總商會遷入由出使行轅舊址建造的新址。沿蘇州河大門的牌樓,採用的是西式柱和花飾裝飾圖案,額匾上書“上海市商會”五個大字。

  上海總商會主要建築有南、北兩棟大樓,都是三層鋼混結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建築由通和洋行設計,外墻採用清水紅磚墻,壁柱、門窗等有巴洛克裝飾,會場兩邊為回廊及包廂,風格典雅、雕飾精美。

  總商會會所儀門是一座倣羅馬梯鐸凱旋門式樣,一對複合柱式,威武莊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片説明:修繕前的上海總商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片説明:上海總商會舊址(局部)

  光彩琉璃、羅馬紋柱、馬賽克地坪……上海總商會大樓見證了上海民族工商業發展史和革命史。抗戰時期和建國以後,工商界的許多愛國行動也在這裡醞釀。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盛丕華、榮毅仁(後任國家副主席),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陳叔通、劉靖基等領導人,都曾在此辦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片説明:上海總商會議事廳的馬賽克地板

  上海總商會的大樓建築,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理念,被認定為市級優秀歷史建築和二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北蘇州路470號

  電話:021—63808222,021—63800180

  交通:地鐵10號線、12號線,天潼路站,5號出口

  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蘇州河北岸的建築,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始建於1931年,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的建築物。

  1937年10月,國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長謝晉元(1905—1941)率領四百多名士兵,以四行倉庫為陣地,與侵華日軍展開激戰。經《泰晤士報》報道後,極大地激勵了全國軍民抗戰的決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正如著名的《歌八百壯士》所唱,“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極大地激發了民眾的信心,鼓舞著百萬青年投筆從戎,抗日殺敵。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如今,四行倉庫已被改建為抗戰紀念館,是上海唯一一座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12月2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片説明: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景展示謝晉元家書

  地址:光複路21號

  電話:021—63808222,021—63800180

  交通:地鐵8號線、12號線,曲阜路站,2號出口

  新泰倉庫

  建於上世紀20年代初的新泰倉庫,建築面積逾6100平方米,由當時著名的英商泰利洋行設計建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建築共三層,位於建築中部的中央中庭,將建築劃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

  北部由三個倉庫並聯組成,南部由東西兩個倉庫與之間的南部中庭構成。

  倉庫外立面青磚清水,紅磚嵌飾,窗與門多采用拱券形式,飾以精美的細部設計,其獨特的建築空間組合和結構細部,體現了老上海建築獨有的建造、施工水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為了達到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相結合“的要求,在保留建築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對局部進行微調,將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體現老建築的建構之美,和新設計的現代感。

  原來建築內特有的8釐米厚美國松木地板、支撐建築主體的木質橫樑和支柱等,全部加固、糾偏,完好保留,連木質支柱上多年流行的斑駁印記,也被完好呈現。

  在房屋結構上,又增加了中庭玻璃頂、內部配套的消防樓梯和服務空間等,所有新植入的要素和肌體,均與老建築的肌體相協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目前,全球最大的紡織染料供應商德司達全球控股集團大中華區總部,已落戶新泰倉庫。未來,新泰倉庫將成為“總部經濟”高端商務樓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地址:福建北路22號

  電話:021—66316688

  交通:地鐵10號線、12號線,天潼路站,5號出口

  吳昌碩故居

  山西北路457弄,一棟普普通通的民居。這裡是“清末海派四傑”之一的書畫大師吳昌碩故居。這是一幢三間兩廂的二層石庫門建築,建成于1913年。吳昌碩在這裡度過了藝術生涯最為輝煌的14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_副本

  吳昌碩不僅是近代集詩、書、畫、印藝術于一爐的一代藝術大師,更是一位藝術教育家,指導、創辦了西泠印社,並被公推為首任社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圖片説明:創建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

  在山西北路的故居內,他培養出了齊白石、梅蘭芳、沙孟海、潘天壽、劉海粟、張大千等二十多位學生,每一個都赫赫有名。

  寓居滬上期間,他還創作了一大批影響世界的藝術作品。 “粗枝大葉圖”、“紫藤圖”、“紅荔圖”、“墨蘭圖”在世界藝博會上還斬獲大獎,成為首個登上世界藝壇的中國書畫篆刻家。

  地址:山西北路457弄,吉慶裏12號

  交通:地鐵10號線、12號線,天潼路站,5號出口

  注:故居現為居民住宅,小夥伴們要文明參觀,不要打擾居民的正常生活哦。

  怡和打包廠

  在蘇州河兩岸大大小小的歷史建築中,有一座三層紅磚外墻的房子,格外氣勢非凡。

  這就是怡和洋行的産業之一——怡和打包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1832年,怡和洋行進入廣州市場。1843年進入上海,成為首家來滬設廠的歐洲企業。

  他們沿河建碼頭、造倉庫,同時收購茶葉、絲綢、桐油等,銷往世界各地。1918年建造的怡和打包廠,就是公司當時裝卸打包的場地之一。

  2011年,怡和打包廠的保護性修繕工作正式啟動。針對原建築的外立面修復,來自意大利的修復團隊,運用“修舊如舊”原則妥善修繕。

  外立面修復後,用最低強度的方式清洗,保留歲月在磚墻表面留下的陳舊質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不但用破壞程度最小的修復清洗方式,還運用原始的技術、還原原本的材料進行修復,以再現建築群整體的概念和感覺。

  建築的屋頂,仍完整保留原有的瓦屋面體系,但增加了玻璃天窗和面向蘇州河的屋頂露臺;

  原有的磚木結構和北側的混凝土結構,則採用其原有的構造方式進行保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

  在建築內部,鑄鐵和木柱都被保留,以清水效果直接裸露在空間內部,不加任何修飾地呈現。

  整個建築空間內部在充滿現代裝飾風格的同時,又別具歷史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8

圖片説明:文物保護工作者將原本建築立面上的粉色的“新”外層去除,

  露出最初建築剛建成時的原本立面層,

  手工用清水和輕化學劑清洗磚墻表面的技術,

  清除表面的砂漿或塗料層。

  使其恢復原有的外觀面貌。

  這也就難怪藝術家嚴培明、劉小東等,要把自己的工作室,開進怡和打包廠裏啦。

  地址:福建北路22號

  交通:地鐵10號線、12號線,天潼路站,5號出口

  電話:021-6631668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

圖片説明:修繕後的怡和打包廠整體效果

  華僑城當代藝術展示中心

  (中國實業銀行倉庫舊址)

  提到中國實業銀行,便會讓人想到“河馬負圖”圖樣的鈔票。

  上世紀二十年代,在東南及平津一帶,都有這個馬圖鈔票的流通。直到1935年,全國統一發行法幣而停止發行,全數收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

圖片説明:1924年中國實業銀行發行的“河馬負圖”百元鈔票

  1919年4月,由北洋政府財政部籌辦的中國實業銀行在天津成立,1932年遷至上海,1952年12月與其他行莊合併為公私合營銀行。

  中國實業銀行倉庫舊址所在的文極司脫路(今文安路),原是福新麵粉三廠的所在地。

  1931年,廠房被改建成了倉庫,由著名的通和洋行設計建造,屬當時滬上流行的ArtDeco裝飾藝術派風格。

  大樓坐北朝南,總建築面積達8100平方米。淡藍色水泥砂漿外墻,三聯矩形鋼窗,看上去非常醒目。倉庫內部空間採用粗壯的八角柱帽,以增加樓板的支撐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1

  此後,倉庫舊址一度改建為傢具市場,現為華僑城置地(上海)有限公司辦公大樓。在大樓的底層,還有一個華僑城OCT當代藝術中心,集中展示國內外年輕藝術家的多媒體藝術項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3

圖片説明:正在館內展出的藝術展

  地址:文安路30號

  交通:地鐵8號線、12號線,曲阜路站,2號出口

  電話:021-3127869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