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海關全力阻擊 斬斷“洋垃圾“走私鏈

2018-01-30 14:35:5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非法仲介機關算盡依然難逃上海海關全力阻擊 在國門一線斬斷“洋垃圾”走私鏈

  有環保資質的正規持證企業開工不足、機器蒙灰;無環保資質的工廠,在臟亂差的環境中開足馬力,還發愁原料不足。這是海關“藍天”行動打擊固體廢物走私專項行動中,上海海關緝私警察在滬、浙追查一起通過倒賣許可證走私進口廢棉案時見到的兩幕。

  為保留額度鋌而走險

  上海嘉定工業區一處偏僻區域,上海恒佑塑膠製品公司的廠房冷冷清清,一樓倉庫區域空無一物,二樓車間區域多數機器停工。該公司是一家持有固廢進口許可證的企業,可合法進口並加工固廢。但是,由於設備環保要求高、工人勞動保護成本上升、行業競爭激烈等原因,恒佑的生意並不好做。公司一名姓金的負責人説,恒佑每年都有進口固廢的額度,若當年完不成額度,第二年的額度就會下調。為保留進口額度,這位負責人經人介紹認識了“仲介”許某,並允許許某借用恒佑的許可證進口固廢,“沒想到會搭上走私”。

  在去年底的“藍天”行動集中收網階段,許某在上海駛往蒼南的動車上被上海海關緝私警察扣留,他的兩個同夥葉某、繆某也在這輪行動中先後到案。通過層層關係,許某拿到了包括上海恒佑在內的數家正規企業的固廢進口許可證,同時也“牽手”了能把“貨”賣出去的下一級“仲介”葉某、繆某。為保證自己經手的貨物品質,葉、繆多次赴印尼、柬埔寨和孟加拉等國實地查看貨源。並且,為對付海關打擊“洋垃圾”日益升級的態勢,葉、繆甚至對物流環節進行“優化”,比如由之前在上海口岸進口後直接發往實際加工地,改為從上海口岸進口後,先運到上海正規持證企業的倉庫,再分批運輸到實際加工地。

  海關緝私警察一路跟蹤

  這個“洋垃圾”走私案的走私鏈條上,存在著從許某到葉某、繆某等多個非法仲介,固廢進口許可證經多次轉手,加上物流運輸的隱蔽性,使海關緝私警察在認定固廢走私獲利環節、追蹤涉案固廢最終去向等取證方面難上加難。上海海關緝私警察一路跟蹤,最終追查到蒼南兄達紡織和晨光紡織兩家加工企業。位於浙閩兩省交界處的溫州蒼南,廢棉交易及加工産業相對聚集,海關緝私警察來到兄達紡織時,工人們正在車間開足馬力趕工,這與上海恒佑公司的冷清形成強烈反差。海關緝私警察又跟著給兄達公司送料的貨車,在一處不起眼的居民區裏發現了兄達公司的一個加工點——狹小昏暗的簡易棚裏,雜亂堆放著廢舊衣物和紡織下腳料,現場機器轟鳴、棉絮飛揚,工人只佩戴著口罩,不斷往破舊簡陋的設備裏填塞原料,刺鼻的酸臭腐敗味一直瀰漫到周邊居民區。這個加工點的主要任務是把邊角料分解成棉絮,再織成棉紗,運至兄達公司後,再進行下一道加工,最終成品就是醫用棉製品之類的再生類紡織品。

  為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去年,全國海關啟動“藍天”行動,嚴打“洋垃圾”走私。“洋垃圾”走私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走私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廢;另一類是違反國家規定,將限制進口的廢塑膠、廢棉等違法轉賣給無環保資質的企業。憑許可證限制進口的廢塑膠、廢棉具一定再利用價值,但必須由具環保資質的正規持證企業按照環保要求進行生産加工。上海海關查獲的固廢走私案以倒賣許可證走私進口限制類貨物案件為主。偵辦該案的上海海關緝私警察陳培勇説:“該案點多線長,又跨省區,我們通過資金流、貨物流及人員關係等多個方面進行證據固定,徹底斬斷固廢走私鏈。”

  據悉,去年以來,上海海關在國門一線力斬污染之痛,全年刑事立案12起,查證涉案廢塑膠、廢礦渣、廢棉等固廢共計1.39萬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