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店小二”讓朵朵小花在改革裏綻放

2018-02-11 10:09:4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甘當“店小二”,讓朵朵小花在改革的春天裏綻放

  “店小二”,是服務型政府“接地氣”的代名詞。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強調,政府要千方百計為企業提供良好服務,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

  《“大上海”,政府甘當“店小二”》,這是新華社一篇報道的標題。幾個月來,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調研和主持會議中反復強調,該放的權要放得更徹底,該管的要管得更科學、更到位、更高效,服務要更精準、更貼心。政府要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

  “店小二”,在白話小説、影視劇裏,是茶館、酒肆、旅店的侍應生。有人總結出優秀“店小二”的幾個特點:一是主動熱情。從“客官,裏面請”到“客官,您走好”,始終和顏悅色。二是誠以待客。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服務絕無兩樣。三是謙恭包容。服務得好理所應當,服務不到位,主動認錯,努力改進。在今天,“店小二”仍然有著很強的“存在感”———許多網店店主、店員都自稱“店小二”。

  在優化營商環境的語境下,“店小二”,是服務型政府接地氣的代名詞。李強書記的比喻生動形象,強調政府要千方百計為企業提供良好服務,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

  當好“店小二”,必須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對標意識,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在營商環境方面,上海原先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用一位企業家的話來講,上海人規則意識強,不用非得找熟人才辦得成事。然而,近年來,江蘇的“不見面審批”、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面向未來,上海要主動找差距、找不足,虛心學習借鑒他人之長。

  當好“店小二”,還要練就這個角色所需的真功夫。李強書記強調,把“制度創新作為主攻方向”,在“放管服”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唯此,才能成就“殺手锏”、“招牌菜”。要在大調研中“撲下身子了解問題”,摸清企業、市民的各類急、難、愁問題,並反觀制度設計、政策推進中存在的短板,分門別類提出解決辦法,排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打造上海營商環境不可替代的新亮點、新標識,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政府甘當“店小二”,首先要改進作風

  有趣的是,在影視作品及現實中,無論“店小二”多麼優秀,但似乎都是“配角”,不如“弄潮兒”那麼有“范兒”。其實,優秀作品中就沒有小角色,政府要當好“店小二”,要“放低”身段,沉到生活一線,了解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為解決問題做好服務。要甘願當好“店小二”,改進作風,深入生活要到點到位。最近,遇見一些在大調研中蠻拼的“店小二”朋友,他們的言談當中透露出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中國共産黨人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好“店小二”,歸根到底,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就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改革項目讓群眾“點菜”、改革過程讓群眾參與、改革成效讓群眾檢驗,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持久的改革動力。

  新時代新征程,“大上海”需要改革開放的實干家、行動派,“店小二”這個“角色”必將在改革的春天裏大放異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