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有位74歲故事大王每天到鄉間講故事

2018-02-26 10:24:5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74歲“楓涇故事大王”唐秀芳每天坐公交到鄉間講故事,忙起來跟年輕人沒兩樣 給百姓帶來快樂,有種幸福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唐秀芳充滿感情又特別“接地氣”的生動宣講,讓農民、教師、黨員、幹部等不同群體都能聽得津津有味。 資料照片 

  74歲的唐秀芳,是楓涇鎮一位頗具知名度的鄉土故事員。她常年活躍在金山的田間村頭,為百姓講演一個個生動有趣而有教育意義的方言故事,一晃就過去了40多年。

  最近,記者再次聽聞唐阿姨的消息,居然是“她的雙手連水杯都握不住”……然而,她依然每天坐公交到鄉間講故事,只不過,身邊多了一位熱心志願者當她的“護工”。

  去年11月以來,作為金山區十九大宣講團成員,唐秀芳已經在全區各村居、單位宣講了近30場。她那充滿感情又特別“接地氣”的生動宣講,讓農民、教師、黨員、幹部等不同群體都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當地不少村居、單位都爭相請她去“講課”。

  講故事不用道具不化粧

  記者見到唐阿姨時,她剛在金衛小學講完“一堂課”,聽眾是學校的老師們,宣講的是十九大報告。

  一見面,她立刻叫出了記者的名字,並樂呵呵地伸出了右手來握手。記者趕緊也伸出手去,當握住老人的手時才感受到,她的手已明顯喪失了抓握的能力,而手臂也並不能輕鬆地抬起來。但看到她一雙大眼睛還是炯炯有神,熟悉的臉上也依然盛滿了笑意,記者總算放下心來。

  “事情也怪了。我的手不行了,但腳還是行的,而且,腦子好像更靈了。我現在的每一場宣講都不用講稿的,內容全部都背下來了。我以前講過的幾百個方言故事,也都在我的腦子裏呢,可以連續講5個小時……”難怪她能獲得上海市故事講述家、上海東方講壇“法制故事演講員”、楓涇故事大王等一系列稱號,並在金山當地百姓中廣受好評。

  唐秀芳告訴記者,她1974年在楓涇參加工作,先後擔任村婦女主任、地毯廠廠長、楓涇圖書館圖書采編員等職務。年輕時,鎮裏進行故事員培訓,她被成功挖掘出來,後來越講越精彩。1995年,她退休了,楓涇鎮成立了唐秀芳故事隊、唐秀芳工作室,她也成了一名比退休前還要忙碌的志願者。

  豐富的生活閱歷,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讓她對很多案例信手拈來,講解起來也真實可感。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唐秀芳表達能力強,操著一口嫺熟的金山方言,聲音清脆洪亮,講起故事來不用道具、不化粧,就能講得繪聲繪色。

  在十九大召開期間,她以“回顧十八大,喜迎十九大”為主題先後宣講了40多場,足跡遍佈楓涇鎮、金山衛鎮、石化街道、金山工業區等地域,成為金山區宣揚十九大精神的一道喜人風景。

  百姓故事讓百姓自己説

  “過去老百姓盼溫飽,現在老百姓盼環保;過去老百姓求生存,現在我們求生態。”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組織上入黨一生只有一次,思想上入黨要一生一世。”

  大道理也可以講得很通俗、很生動。對於唐秀芳講的這些“接地氣”的順口溜兒,台下觀眾總是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頻頻點頭。

  唐秀芳宣講十九大精神,就像是一場生動的交流會,沒有過多的理論,大多是從身邊的小事講起,中間不時與聽眾互動。一個半小時宣講下來,在座的聽眾很少有人離席。

  由於宣講的對象大多是農村黨員、老幹部、婦女代表等,因此她在講解中格外地注重同聽眾達成生活和情感上的共鳴。

  唐秀芳的記憶力驚人,每次演講都全程脫稿。對十九大報告中的相關提法、內容,更是能原原本本講述,讓基層聽眾格外讚嘆和欽佩。

  路再遠也要乘公交車去

  “只要我還走得動,就要到基層去講故事。要是不讓我講故事,我肯定是不開心的。”臨走,唐阿姨再次表明自己的決心。

  也因此,唐阿姨的兒子十分支持她的忙碌。每天7時多,唐阿姨就要出門去工作室了,兒子便提出自己開車上班路上順便送母親一程。但唐阿姨總是謝絕兒子的好意,堅持步行半小時去工作室,理由是“不能讓腳也廢掉”,多走路身體才更健康,才有力氣下鄉講故事。

  現在,無論哪打電話請她去講故事、做宣傳,她都一口答應下來,不計時間、不講排場,再遠的路也要自己乘公交車去。“我是個草根故事員,大家誇讚我,我心裏美滋滋的,有種被認同的幸福感。我給百姓帶來快樂,自己也感到了幸福!”

  講故事40多年,唐秀芳從不吝于把自己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分享給青年故事員,比如“接到稿子先要用自己的語言試講,邊講邊改,二度創作”“排比句快而不亂,悲痛時慢而不斷,傷心處低而不啞,大喊時高而不嘶”等等。

  如今,唐秀芳雖然提筆艱難,但還保留著用筆記本記錄每天安排的習慣。她的筆記本上,請志願者幫忙整理了豐富的內容,有宣講的初稿,有突然冒出的靈感,也有每天的日常。比如,每月去友好居委會、楓香名苑、新苑小區三個基層學習點授課,每週一次青年故事隊員的培訓,每月三次的敬老院活動,時不時去派出所做調解員,應邀去其他村居講課……70多歲的她忙起來,跟年輕人沒什麼兩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