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批量新規“在路上”

2018-03-05 14:27:30|來源:北京商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金融業的強監管在2018年仍將繼續。在近日銀監會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多位監管部門負責人透露了正起草或即將發佈的監管文件,涉及銀行股權管理、資管新規、銀行理財管理等。

  一攬子新規待發

  3月2日,銀監會十個關鍵部門的負責人在主題為“銀監會化解金融風險 引領銀行業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發佈會上集體亮相,被視為2018年全國兩會前夕金融領域的一場重頭戲。十位負責人也透露了下一步的監管動向,又一批監管文件正在起草或即將發佈。

  正在起草的有《商業銀行股權託管辦法》。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表示,將探索通過股權託管制度、提高商業銀行股權管理規範性和股權信息透明度。

  這與今年初發佈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一脈相承。之所以要提高銀行股權管理規範性和股權信息透明度,是因為近年違規持有銀行股權、入股資金來源不符合自有資金要求、濫用股東權利損害銀行利益等亂象頻發。劉福壽還透露,中小商業銀行股權管理已被納入2018年現場檢查計劃,同時配合年初發佈的暫行辦法,銀監會也研究制定了《關於做好〈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規範商業銀行股東報告事項的通知》兩個配套文件。目前這兩個配套文件已經基本成熟,即將印發。

  基本成熟的還有《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銀監會創新部部主任李文紅介紹,該辦法已經起草,擬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適時發佈實施。

  資管新規備受業內關注。經過2017年監管摸底和試探,資管新規雛形初現,即2017年11月“一行三會一局”共同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目前仍被議論聲包圍,它意味著百萬億級的資管産品將步入統一強監管時代,影子銀行、剛性兌付、多層嵌套等頑疾有望得到根治,但又擔心“根治”效力太強引發其他風險,市場中不乏建議延長過渡期的聲音。

  繼此前銀監會相關官員已表態將在新規確定前充分考慮對銀行及市場影響後,李文紅3月2日再次表示,銀監會將繼續配合央行等部門研究梳理各方反饋意見,進一步修訂完善“資管新規”,並將指導銀行制定實施平穩過渡方案,促進實現新舊規則的有序銜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3月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資管新規更規範了,原來影子銀行納入監管通道,但不要談資管色變,這是逐步規範的過程。

  增量風險受控

  市場對資管新規的反應之大,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恰是由於前期強監管力度給行業帶來不小震懾和影響。一位銀行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舉例稱,2017年多地銀監部門對銀信通道業務的審批就明顯從嚴,該行在環渤海地區想接一個項目,找信託公司做通道幾經週折,奔走了多地監管部門。2018年初銀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之後,業務開展進一步受到限制。

  該人士提到的銀信通道業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銀行資産“出表”的一大幫手,借助這些通道,銀行可大幅放大原本有限的貸款額度,加上這類業務在銀行資産負債表外,一直缺乏相對有效的監管,就是業內所稱的影子銀行。2017年末,銀監會發佈《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提出三方面新要求,包括商業銀行在銀信類業務中對信託公司實施名單制管理,綜合考慮信託公司的風險管理水準和專業投資能力、審慎選擇交易對手等。不止一位信託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感嘆,2018年項目難找,行業競爭依然激烈,甚至不排除有項目經理可能會“顆粒無收”。

  而上述對銀信類業務的整肅只是過去一年金融強監管的縮影。説到2017年強監管,不得不提到重返金融街的郭樹清。2017年3月,郭樹清出任銀監會主席,此前在證監會就職期間因“7天一新政”獲稱“郭旋風”,又把這陣“旋風”帶到了銀監系統。“三三四十”、“問責大案”、“高頻發文”以及“穿透式監管”等成為這一年的關鍵詞,每一次威懾力都不容小覷。

  經過一年的強監管,金融增量風險整體得到控制。在3月2日的發佈會上,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介紹,當前銀行業運行穩健、風險可控。1月末,銀行業總資産為248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他的經營和風險指標保持穩健,撥備覆蓋率為180.55%,流動性比例為49.17%,存貸款比例為69.1%。對實體經濟信貸供給力度加大,小微企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基礎設施行業貸款增速分別為15.2%、43.8%和14.5%。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增速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速僅為-3.9%,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9.2個百分點。

  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等被重點整肅的業務,增長放緩甚至“縮水”也較為顯著。截至去年末,銀行理財産品餘額為29.5萬億元。今年1月,銀行理財産品規模延續了增速放緩的趨勢,同業理財産品規模和佔比連續12個月環比下降。此外,銀監會信託部主任鄧智毅透露,截至今年1月末,事務管理類信託資産規模是15.45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959億元,環比下降1.25%。其中,銀信通道業務實收信託8.39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137億元,環比下降1.34%。

  違規現象猶存

  “查處違規經營力度空前,市場亂象治理成效顯著,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遏制,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郭樹清在1月底召開的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如此點評2017年的銀行業監管。

  不過,形勢有喜有憂。肖遠企指出,2017年採取的一系列強監管嚴監管措施,使銀行的風險和合規意識得到提升,但金融體系仍然處於風險高發期,風險隱患仍然不少。例如不良資産反彈壓力較大,影子銀行存量仍然較高,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機構公司治理不健全,股東行為和股權管理不規範等,這些問題有的還比較嚴重。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田建華在3月4日政協小組討論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河南的債委會比較多,佔全國1/8,有2800多家。2018年在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僵屍企業”的處理上,要更大發揮債委會的作用,同時也要注重維護銀行業的權益。“防風險治亂象仍然是我們的工作重點,要減輕不良資産反彈的壓力。”田建華表示。

  因此,2018年監管依然不會手軟。郭樹清明確,務必嚴格監管、精於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愈沉疴。值得一提的是,強監管一方面要讓套利者無利可圖,同時也要讓違規者得到相應懲罰。繼2017年銀監會公佈了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違規擔保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法貸款案、郵儲銀行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虛假理財案等大案要案後,銀監會現場檢查局局長王朝弟3月2日強調,一些領域長期積累的矛盾可能會在銀行業繼續顯現,一些偽“創新”業務可能會暴露新的風險,銀行業面臨的案件形勢依然較為嚴峻。依法查處大案要案是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重要方面。這意味著2018年對大案要案的查處或將繼續加碼。

  北京商報記者 程維妙/文 代小傑/製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