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板塊公司逾七成業績增長

2018-03-05 14:26:59|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上證報記者梳理髮現,已披露2017年業績快報的PPP概念板塊上市公司中逾七成業績增長,這些PPP項目涵蓋環保、園林、基建等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PPP規範發展的逐步推進,拿單能力及訂單轉化能力較強的PPP板塊龍頭企業業績有望提升。而環保等PPP項目受政策及市場影響,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在41家已披露2017年業績快報的PPP概念板塊上市公司中,業績增長的公司達到32家。凈利潤增幅高於100%的公司有6家,凈利潤增幅介於50%至100%的有6家,凈利潤增幅低於50%的有20家,另有9家凈利潤增速為負。

  蒙草生態表現搶眼。公司2月27日晚間發佈公告,2017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455.4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1.85%。蒙草生態表示,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圍繞年初制定的經營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的PPP項目按期落地,有效地保障了各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從而使營業收入持續保持穩定增長,進而帶動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業績增長較高的還有棕櫚股份。公司2017年實現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150.43%。公司表示,2017 年新簽PPP訂單取得較高增長,已簽約項目有序推進,促進了公司整體業務規模及盈利水準增長。

  個別公司因為PPP落地情況低於預期導致業績大幅下滑。雲投生態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1億元,同比下降1238.33%。公司業績下滑原因之一就是原預計落地實施的部分PPP項目,受政策調整等影響,項目獲取和融資未達預期,已落地項目進度滯後。

  去年以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包括清理PPP項目庫在內的從嚴監管政策。國盛證券研報認為,PPP規範政策一方面抑制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擔保舉債、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投資基建,客觀上促使地方政府更加依賴合規PPP模式;另一方面也大幅提高PPP市場門檻,對合規性、運營能力、資本金充足率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得不合規、不具運營能力、不具資金實力的邊緣參與者逐步被擠出市場。

  民生證券研報預計,PPP 行業尤其是環保PPP企業仍將維持較快增長,行業長期向好邏輯不變。

  2018年以來,鐵漢生態、東方園林和碧水源等公司密集披露中標PPP項目。碧水源及其全資子公司北京久安建設投資集團中標揚中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PPP項目,項目估算總投資約48.45億元。鐵漢生態今年中標5個PPP項目,涉及投資額達到75億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