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老鼠到孫悟空 能否克隆一個動物園

2018-03-05 14:21:4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從米老鼠到孫悟空 專家能否克隆出一個動物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圖片説明:“綠螺講堂”第100期特別活動:“從米老鼠到孫悟空——克隆技術與倫理”

  距離世界上第一隻體細胞克隆猴出生已經3個多月。3月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綠螺講堂”舉辦了第100期特別活動:“從米老鼠到孫悟空——克隆技術與倫理”,來自中科院、高校的科研專家暢談克隆話題。有觀眾戲稱:“這幾位專家聚在一起可以克隆出一個動物園”。

  克隆猴“中中”的研究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帶來“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的主題演講。曾有人懷疑現有技術是不是能克隆出非人靈長類動物,事實證明中國人可以做到。“中中”“華華”姐妹倆的背後,是他們五年的艱辛攻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圖片説明:克隆猴中中、華華

  對於因克隆猴而引發普遍關注的實驗動物倫理問題,孫強解釋,由於猴子的懷孕週期是160天,從一個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至少要等4年到6年時間。由於遺傳背景複雜,個體差異大,對實驗的干擾就會比較大。克隆猴的誕生,意味著其製備時間一下就縮短到了一年之內。獼猴可以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中國每年對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的使用量約在12000頭以上,克隆猴恰恰更好地解決了倫理問題。減少、優化了實驗動物的使用。

  小白鼠可能是科學研究中應用最多的實驗動物。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的李勁松研究員,在“‘人造精子’介導半克隆技術的建立與應用”的演講中,介紹了克隆小鼠過程中建立的“人造精子”技術體系,使得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小鼠白內障疾病不再是難題。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李娟副教授是國際首例手工克隆豬研發團隊的骨幹,介紹了“體細胞克隆技術在豬身上的應用”。克隆技術的意義在哪?克隆猴已經成功,克隆人還有多遠?觀眾可以從她的演講中尋找答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孫璘教授,則以“動物克隆與生命倫理”為題,講述了科技進步的倫理邊界。

  自2015年6月底開始,上海自然博物館以每月3場的頻率舉辦“綠螺講堂”,至今天已經第100期。“館研合作”是上海科技館“十三五”教育戰略子規劃的一部分,旨在打造一個科研人員課題成果的科普展示的窗口,促進上海科技館三館(科技館、自博館、天文館)打造成為最新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社會熱點交流發佈的平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