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癌症防治攻關 滬上醫院多舉措見實效

2018-03-12 11:03:41|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加強癌症防治攻關 滬上醫院多舉措見實效呼應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癌症這一大眾健康的殺手近年來被上海醫療界視為最主要的攻關對象之一。

  "三八婦女節"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公佈了首份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報告,報告披露該院乳腺癌5年無病生存率達85.5%,與歐美發達國家水準持平。

  另一組數字卻映射出殘酷的現實:今年2月,中華醫學會公佈《中國腫瘤防治進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疾病譜中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位,死亡人數佔全球27%,每天1萬人確診癌症,7500人死亡,死亡率高於世界平均水準。肺癌在男性患者中發病率排名第一;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高居榜首。

  生存率"與發達國家持平"和死亡率"高於世界水準"這一強烈對比的背後是一系列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舉措。

  47歲的朱女士兩年前被查處罹患乳腺癌,按照過往病例,她極有可能在接受單側乳房全切後成為一個"不完整的"女人。然而在腫瘤醫院就醫的半年後,朱女士"完身無損"地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原先很絕望,覺得只要能活就好。"朱女士説。然而乳腺外科團隊拿出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手術中可以立即進行乳房重建。這意味著,治療的同時,她將不會失去女人身體中最美麗的那一部分。"感覺自己脫胎換骨。"朱女士説。

  病人眼中的奇跡歸因于首次規範化治療。這讓很多百姓眼中的"絕症"變成"慢性病",在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看來,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藥物的使用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須要倡導以多學科綜合治療為依託的首次治療規範性。

  "規範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各項檢測的結果首次綜合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邵志敏説,"比如手術治療後對沒有淋巴轉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放療;乳腺癌早期、腫塊大小在2釐米以下的、激素受體呈陽性的腫瘤患者,也不需要化療,而用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一定要針對激素受體陽性的病人用;而HER2強陽性的病人術後可聯合靶向治療等"。

  在中國,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45歲左右的中年女性。她們正處在職業發展"黃金"期。近些年,醫院乳腺外科的治療技術從過去將病治好,逐漸演變成"身心同治"。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保乳手術和乳房重建手術比例明顯增加。

  在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病房裏,每週三上午有一場"病友探視",一批志願者會為住院病人提供各種諮詢和幫助。這些志願者都是醫院乳腺外科的病友,"健康人體會不到病人的痛苦,用'過來人'的身份和躺在床上的病人交流,她們才會信服你"。志願者朱女士説,"我們現身説法,'你的將來就是我的現在',鼓勵她們積極接受治療"。

  "我急於想向大家證明我還是健康美麗的,從來沒有穿過低領的我現在喜歡喜歡穿可以凸顯身材的緊身衣,我會穿得'美美噠'去參加病友探視。"朱女士説,曾有一名非常年輕的患者提出想看一看乳房重建後能否和過去一樣美麗,看到女孩絕望的眼神一如過去的自己,她毫不猶豫地脫下來內衣。"我要好好活著,不辜負專家團隊幫助。"

  根據上海市衛計委《上海市醫學科技創新發展"十三五"規劃》,隨著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居民的健康需求水準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病負擔迅速上升,對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必須把握國際醫學科技進步的大方向,著力推進醫學科技前瞻性佈局,提高重大疑難疾病的防治水準。

  事實上,對於癌症的治療,近年來上海正在不斷創新進步並書寫奇跡。針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情況,擁有最尖端"治癌利器"的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圍繞鼻咽癌、顱內顱底腫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個重點病種開展臨床治療,並重點對胰腺癌開展臨床研究,目前醫院可收治近40種疾病,基本覆蓋國內腫瘤發病率居前10位的病種。35例首批患者3年隨訪生存率達97.1%,腫瘤局部控制率達94.3%。

  醫院立足質子重離子技術研究、轉化,依託並聯合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等科研實體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申報"上海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目前已通過上海市科委評審立項並於近日開始籌建。據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副院長呂力瑯介紹,該中心將基於我國首次開展的質子重離子臨床應用,探索符合我國人口特點的質子重離子治療腫瘤的行業標準、技術規範以及診療指南,同時開展臨床應用結合相關放射性生物學轉化研究。

  "工程中心將在目前質子重離子技術臨床適應症基礎上,納入更多可利用質子重離子技術治療病種,拓寬質子重離子技術的適應症範圍。"呂力瑯説,"工程中心還將針對醫師靶區勾畫、物理師計劃制定及照射刑量分佈等方面進行規範。爭取實現流水線式規範治療實施計劃,加快病人收治速度,打造中國首家醫療專用的粒子治療應用示範及服務中心"。

  據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上海將逐步形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知識創新、企業技術創新、醫療衛生機構轉化創新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産學研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貢獻率不斷提高。未來,上海將服務國家重大項目,建成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抗擊重大疾病,上海在努力。

分享到: